揭秘:原來“感冒”這一詞最早出現在官場

2016-08-13 15:23:20

感冒是一個醫學名詞,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也叫傷風,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癥的總稱。是現代人很熟悉的一種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但是,你知道這一詞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又是出現在什麼場合嗎?你一定想不到原來感冒這一詞最早是出現在官場的?到底為什麼一個醫用名詞會出現在官場呢?現在請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感冒”這一詞最早出現在官場的原因

這事兒還得從宋代說起。宋代的最高學府是太學,隸屬國子監,負責招收官民子弟學習經典。太學有嚴格的考核、升等制度和管理規定,凡是太學生有特殊情況需要外宿的,都要在請假簿上登記。
這個請假簿的封皮上,常按慣例寫上“感風”二字,因此被稱為感風簿。
感風一詞與醫學理論有關。宋代醫理學傢陳無擇首先把引致百病的原因分為“內因”、“外因”和“不內外因”三大類,其中“外因”又分為“六淫”。“六淫”也稱“六邪”,即風、寒、暑、濕、燥、火,這六種反常的氣候變化對人的身體會產生不利影響。感風的意思就是感受到瞭風寒,意思是說受到瞭六淫之首的“風”的侵襲,身體不適,故需要外宿。
太學生在畢業後通常會成為學者或者官員,因此“感風”這個請假的理由也順理成章地進入瞭官場。例如,宋時館閣有規定要求每天晚上安排一名官員值宿,也就是上夜班,這是個辛苦的差事,因此官員們常常以“腸肚不安”為借口逃避。經過“感風”的啟發之後,不值宿的理由很快五花八門起來,其中尤以寫“感風”、“感冒”、“傷風”的居多。到瞭清代,“感冒”成瞭官員們請假時最常用的托辭。
再到後來,“感冒”被大眾廣泛認可,成為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稱。
現在親們知道感冒這一詞是怎麼出現的嗎?有木有覺得長見識瞭呢。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