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流傳瞭一句話那就是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同樣,世界那麼大不解之謎怎麼那麼多,因為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的未解之謎還沒有被揭開,其中就包括瞭二戰中的十大不解之謎,這些謎題至今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現在請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令人費解的二戰中的十大不解之迷吧。
1、希特勒為何在敦刻爾克網開一面?
1939年9月,納粹德國占領波蘭之後,對西歐虎視眈眈,開始策劃進攻西歐諸國的作戰計劃。1940年5月10日,德軍從荷蘭至法國全線發起攻擊,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國相繼投降。5月21日,德軍主力到達英吉利海峽沿岸,英法聯軍約40個師被包圍在法、比邊境的敦刻爾克地區。此時,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地區三面受敵,一面臨海,處境非常危急,惟一的生路就是從海上撤往英國。
5月24日,希特勒下令裝甲部隊停止追擊,正是這個命令讓英軍和法軍得以喘息,並最終成就瞭英國歷史上輝煌的一頁———敦刻爾克大撤退。這一命令讓當時和後世很多軍事歷史學傢認為不可理解,因此被認為是軍事史上的一個不解之謎。實際上,希特勒的這一命令有他的考慮,德軍裝甲部隊是德國陸軍的精華,也是德國賴以支持戰爭的支柱力量,還將要在對法國南部和對蘇聯作戰中發揮作用,如果用來消滅已經處在絕境之中的英法聯軍,固然可以將其全殲,但敦刻爾克是遍佈沼澤的低窪地區,很不利於裝甲部隊的活動,而英法聯軍困獸猶鬥的頑抗必將導致德軍遭受重大損失,那將得不償失。此外,空軍司令戈林向希特勒保證,德國空軍完全有能力消滅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殘部,希特勒自然不願再讓其寶貴的裝甲部隊遭受不必要的損失,與最高統帥部作戰部長約德爾少將商議後決定將最後解決的任務交給瞭空軍和遠程炮兵。
促使希特勒下達這一命令還有一個原因是希特勒正打算與英國媾和,讓一部分英軍撤回英國。不管如何這就給瞭英國一個千載難逢的喘息之機,使其組織海上撤退成為可能。
2、斯大林為何不防范德軍的閃電突襲?
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然在漫長的戰線上對蘇聯發起猛攻,二戰最重要的部分蘇德戰爭打響。戰爭初期,蘇軍損失慘重,一個師一個軍整建制地被德軍消滅或俘虜。
不過,後來披露的內幕顯示,在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曾從多個渠道得知德國將發動進攻的消息。其中一些情報準確地告知瞭德軍的規模和戰爭開始的時間。按1973年的統計,斯大林至少獲得過84份類似的報告,但它們都被紅軍情報總局歸入瞭“可疑情報來源”。斯大林為什麼沒有做出應有防范呢?
許多人指責斯大林在如此眾多的警報下,居然還會輕信希特勒。但也有人認為,斯大林並沒有相信希特勒,也沒有完全忽視情報的存在。對此最有說服力的事實是:在龐大的德國戰爭機器緩緩向東部移動的同時,蘇聯的軍事機器也在發動之中。
德國在戰前曾獲得瑞典駐蘇武官的情報,宣稱蘇聯早在3月就把60%的軍隊集結到瞭西部地區。戰後的蘇聯史料也承認,在5月13日,蘇聯內地軍區已開始按總參謀部的命令,向第聶伯河和西德維納河開進並編入基輔、西部特別軍區。另外,第20、24、28集團軍也做好瞭變更部署的準備。為瞭隱蔽企圖,上述部隊的轉移是在部隊野營訓練的偽裝下,不改變鐵路正常運行時刻表而隱蔽地進行的。這和德軍集結兵力的手法非常相似。
但是,希特勒到底比斯大林快瞭一步。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蘇聯因此吃瞭大虧。
3、納粹德國是否擁有原子彈?
1938年,兩位德國物理學傢發現瞭核裂變。此後,一批德國科學傢在納粹的命令下開始緊鑼密鼓地研制核武器。但是,納粹德國在滅亡前是否已經擁有原子彈,史學界對此仍存在爭論。
德國歷史學傢萊納·卡爾施在其新書《希特勒的炸彈》中提出,納粹已經擁有原子彈。他說,當年納粹的科學傢至少先後試爆過三顆原子彈。其中一顆是在德國北部的呂根島,另外兩顆則在圖林根的奧爾德魯夫。其中,奧爾德魯夫的核試驗是在1945年3月3日21時20分,它比同年7月16日美國在新墨西哥試爆的原子彈要早好幾個月。
卡爾施還找到瞭一些目擊者和證人證明核爆炸確實發生過。不過,盡管卡爾施提出瞭一些鮮為人知的新證據,但許多人依然認為缺乏足夠說服力。
首先,納粹德國當時缺錢少人,如何開展如此大規模的研究和試驗?當年美國為實施“曼哈頓計劃”曾投入瞭數十億美元,調集瞭數以千計的科學傢和技術人員參加瞭核武器的研制。而納粹德國僅靠為數不多的科技人員就能把原子彈造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