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早退出是一切失敗的根源

2016-08-16 23:39:17

唐雅薇同學的故事中,有這麼一個細節吸引瞭我的註意:當時她正在找工作階段,對女生在IT行業的發展很迷茫,恰逢微軟的郭蓓菁女士到他們學校演講,演講完瞭之後她立即就奔上講臺攔住郭女士詢問女生與IT的問題。

這是一個細節,但我相信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上去攔住名人問普通問題的,我們會給自己找很多很多的理由和接口,我想最常見的應該是兩個原因:1. 如果被批評瞭自尊心會受到打擊。2.認為問瞭也問不出特別的信息。然而事實卻是相反:1. 自尊心受到打擊算不上實質性的損失。2. 你想不出能問出什麼特別的信息並不代表就真的問不到重要的信息。別把不知道當成沒有。

一個小小的思維差異,可能導致很多人在遇到困惑的時候原地打轉,沖突不出,而另一些人則取經得到寶貴的經驗,站在別人的肩膀上越過瞭障礙。唐雅薇從 郭女士那兒得到瞭最寶貴的信息:女生在IT行業也能有很好的發展。信心,是這樣一種奇怪的東西,就算你沒有確切的證明未來會更好,你也會堅持下去,你不會 過早退出循環;而來源於過來人的信息則是信心最靠譜的保障。

你是不是意識到,在平常的生活中,你所作出的選擇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呢?有沒有想過有一些看似細小的選擇可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想想看,試一下,是不是真的沒什麼損失,還有可能得到巨大的回報呢?

5. 靠專業技能的成功是最具可復制性的

它需要的隻是你在一個領域堅持不懈地專註下去,隻需要選擇一個不算太不靠譜的方向,然後專心致志的專下去,最後必然能成為高手或者絕頂高手。世上有很多成功帶有偶然因素和運氣成分或出身環境,但至少這一樣,被無數人復制瞭無數遍,否則就不會存在學校和教育瞭。

6. 反思是讓人得以改進自己的最重要的思維品質

很多人在成年之後甚至未及成年,性格就難以再發生大的變化。性格是這樣一種自我實現和強化的陷阱:如果你是不容易專註的人,你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是 分散你註意力的東西,你的思維難以在一個事情上停留半小時,於是你的時間變得瑣碎,你很難在一個領域有長久的積累和深入的思考,這樣的現實可能會讓你感到 沮喪,後者讓你更加無法專心,這樣的現實可能會讓你感到焦慮,為瞭避開焦慮你又會去尋求其他的刺激,結果是惡性循環。

反思是改變自己的第一步,我們常常容易發現別人的問題,別人的錯誤,卻難以發現自己思維中的問題,因為我們很少會把自己的思維當成目標去思考。

作為程序員,相信沒有人不知道能修改自身的程序,而能修改自身的程序的前提就是,首先這個程序必須有法子能夠指向自身。

7. 餓死在幹草堆之間的驢子

有很多在迷茫期的同學,迷茫都是相似的:面前有兩條路,到底選哪一條?“轉行還是不轉行?”“學C++還是學Java。?“做管理還是做程序員?” 有些問題其實不是問題:比如“學C++還是學Java。”答案是都學而且還不僅學兩個。有些問題不是一個泛泛的答案能夠適合的,比如轉行還是不轉行,需要 考慮很多自身因素。

但更重要的是,有人會因為無法作出決定就推遲決定,然而實際上推遲決定是最差的決定,在推遲決定期間,時間悄悄流逝,你卻沒有任何一條路上的積累,白白浪費瞭時間。

如果你有一些錢不知道花在A還是B上,你先不作決定,沒問題,因為錢還是你的,但如果你有一些時間,不知道花在A上還是B上,不行,因為過瞭這段時間,這段時間就不是你的瞭。

所以,不管有多糾結,也不要從糾結中逃離,試圖推延決定,既然終究是個痛苦的決定,就痛一回,好好思考和調查之後作出一個決定並堅持下去,隻要不是太不靠譜的行業(相信也沒誰會在糾結瞭之後卻選瞭一個不靠譜的行業的),經過你的積累總會成為高手。

8. 一生的知識積累,自學的起碼占90%

你會在這本書當中看到的一個重復出現的現象就是自學,大規模的自學,逃課自學,上網找書自學,程序員行業是最適合自學的行業,網絡是程序員的天堂, 需要的資源、工具,比課堂上的多出何止百倍,如果說還有一個學科,並不需要傳統的教育就可以成才,估計非程序員莫屬瞭。作為程序員如果沒有查過 wikipedia,沒有看過幾本原版電子書,沒有在國內外主要郵件列表裡面提過問題吵過架,沒有用技術博客記錄學習的獨特體會,沒有訂閱技術牛人們的博 客,怎麼好意思說身在這個行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