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工作的態度

2016-08-20 18:14:58

作為一個有11年工作經驗的資深上班族,再加上作者的生花妙筆,和菜頭的上班經驗絕對值得對上班這件事還沒有概念的新人們先睹為快,因為很多的朋友、學生對上班很迷茫。關於和菜頭,他是一位很能寫的牛人,就是很多文章太空泛(得罪瞭,也許是因為我沒辦法深入閱讀和大叔的每篇文章吧!),卻也不缺乏精品,這篇就是!

上班這件事

我是在1997年7月19日報道上的班,十一年前的這個時候,我在大學裡終日遊蕩。覺得自己是一顆閃亮的子彈,屁股馬上要挨上一撞針,穿過黑洞洞的槍膛朝著 廣闊的光明直飛而去。生命是一場RPG遊戲,當瞭十六年學生哥之後,現在可以按下“Upgrade”,成為一個打工仔。在所有屬性清零的同時,金錢那一項 終於出現瞭正值。

到如今我上瞭十一年的班,駐外三年,病假14天,是個夠意思的員工。夠意思就是說,我不欠公司,公司也不欠我,幹多少活, 拿多少錢。回想十一年前,當我穿著大短褲在校園裡閑遊浪蕩時,應該對今天的境遇並沒有任何概念。隻是躍躍欲試地想走向社會,因為在學校裡呆瞭十六年,實在 是厭倦透瞭。工作對於我來說,是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值得體驗一下。不過那時候我並不知道,對工作的厭倦比對學校的厭倦要快得多。

我想把這十 一年上班的個人體驗寫出來。這世界上有各種個人體驗,但是上班似乎算不上,因為太多人有一份工作,人們更願意看一個在肯尼亞做聯合國義工的人寫的經歷。不 過,我覺得最普通的事情未必人人都能做好,我就在職場上走過很多彎路,不妨寫下來。難說有什麼人看瞭能避過一坑,少走一段,誰知道呢?

一、 番外篇

一 上來就寫番外篇,並非是故弄玄虛。人生是連續的,按照佛教的說法,昨天就是你的前世,明天就是你的來生,昨天的事情決定瞭你的現在,你現在做的事情決定你 的未來。所以,要談工作這件事,至少應該有一段前情提要。每個人選擇某份工,一定有什麼因果在裡面。否則,人生的際遇就變成瞭純粹的莫名其妙,而莫名其妙 的事情也就不用討論瞭。

聽說現在的小朋友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有瞭職業規劃,我很羨慕這一點。為瞭念書而念書,這事總讓人覺得有點別扭。我就 是覺得念書是為瞭上大學,結果真的進去瞭,發現心願得償,卻不知道接下去該幹什麼瞭。規劃並不是說具體的決定,而是一個發展的大概框架。一個高中生在升入 大學之前,會有三種選擇。

一、念完大學回傢鄉
二、念完大學去中心城市謀發展
三、念完大學考研或者出國

第 一種選擇是過日子,傢鄉有自己傢族廣泛的人脈,工作容易找,房子不用買,這是最簡單的一條道路。選擇這條道路,就不應該出省念書。既然定瞭要回傢鄉生活, 那麼去外省讀書就是純粹的浪費。從經濟上講,在傢鄉念大學可以不用住校,不用吃食堂,能為父母減輕不少負擔。從就業發展上講,除瞭北京之外,中國任何一個 行省在就業上會優先照顧本省的大學。每個省的勞動廳不會和教育廳過不去,本省自己造的學生本省居然都不要,那麼省內的大學怎麼開得下去?這樣一來,結果就 是本省大學的校友遍佈各行各業,而且都是山大王。比如念醫科,當然是協和、同濟、中山、華西這些學校好。但是,等你回到傢鄉找工作的時候,會發現各大醫院 的各種大小頭目全是省立或者市立醫學院的畢業生。你的北協和的金字招牌好看,但是你會被別人強大的同學會完全摒除在遊戲之外,進修、升職什麼的,你就慢慢 等吧。

第二種選擇是求發展,目標地點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懷揣夢想,準備在超級城市裡飄一段時間,然後努力紮下根來,做一代移民。這 是最艱難的一個選擇,做一代移民很艱苦,完全是造福自己的孩子。你和你老婆打一輩子工,終於有瞭一套房子,略微有點存款,然後你的孩子就可以以畢業就有車 有房。很多人知道這個道理,但是還是義無反顧地向大城市進軍,因為夢想可貴。想走這條路,專業一定要好,腦袋一定要好用,學校稍微差點沒關系。目標設定就 是空降,而且一旦降落就得開始自己養活自己。所以,在專業選擇上就一定要投其所好,選擇熱門專業,確保就業成功率。當然,競爭也會很激烈,那麼就要在大學 開始練習扮一張可愛的臉。學校差點,分數低點無所謂,關鍵是長得有說服力,看起來比較靈活,但是心地又是那樣的善良加白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