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背後的溫情故事

2016-08-20 18:17:48

擺在藥店裡的中藥是靜態的,而記憶裡那些被我們用過的中藥卻是活生生的。這些中藥的背後,有祖母的疼愛、媽媽的體貼,有朋友的關懷、女兒的孝順。每一種中藥都很養生,每個故事都很動人。(小時候,如果有什麼小毛病,總可以在離傢不遠的山坡上找到一些對癥的草藥,就麼搗搗,病很快就好瞭。我知道城裡人現在不怎麼用這些中草藥瞭,也許是怕麻煩吧!)

金銀花:像烈日下一抹清涼的樹蔭

小時候因為身體弱,體質差,爸媽總是讓我喝中藥來調理,每次喝藥我都是掙紮著閉上眼睛,含淚吞下,就像是在服毒藥一般,所以隻要說起中藥我就想起那種痛苦,而金銀花和甘草卻讓我對中藥有瞭新的認識。

每到夏天,媽媽總會買一些金銀花配上甘草泡水喝,每次上學之前,媽媽會泡上滿滿一茶壺,回傢的時候,茶壺裡的金銀花茶也就涼瞭,喝起來很爽口,還有淡淡的甘甜味和清香。

不過我傢的金銀花甘草茶僅限於夏季喝,上高中以後,我才知道金銀花和甘草都是中藥,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離傢生活後,我依然堅持每年夏季喝金銀花甘草茶。(沙瓊)

魚腥草:童年記憶裡刻骨銘心的怪味道

我的童年在鄉村度過,那漫山遍野的野菜野果,可以任由嬉笑打鬧的夥伴們比賽采摘,有一種綠葉白花的植物,因為老爸極力推薦,也曾興高采烈地嘗過一次,入口的瞬間,那難聞的腥味和口舌間滑溜溜的惡心感讓我至今難以忘懷。後來我才知道,那便是魚腥草。

老爸告訴我,魚腥草能清熱解毒;我總愛口幹舌燥,所以鼓起勇氣開始吃魚腥草,沒想到消火的作用還真不錯。

就是這種難吃的魚腥草,後來不僅成為瞭飯店裡一道頗受歡迎的野菜,還被廣泛應用到中成藥和中藥註射劑當中。愛吃辣的傢鄉人,更是用魚腥草泡的茶,直接替換掉白開水,免費供食客飲用,給辣椒“滅火”。

如今我已經徹底拜倒在瞭魚腥草下,喝魚腥草泡的茶,吃魚腥草涼拌菜,用含魚腥草的藥物……(餘易安)

橘紅丸:細說母愛的點點滴滴

傢在東北,小時候常常會咳嗽得很厲害,整夜整夜的咳嗽,不但自己很受罪,爸爸媽媽也時常睡不好。那時能讓身體舒服一些的東西,就是熱炕頭、大米粥和橘紅丸。

橘紅丸是姥姥給買的,當時價格是幾毛錢。小孩子嗓子眼細,媽媽怕我噎著,就會洗幹凈瞭手,把橘紅丸搓成細細的小條,然後再捏成小小的藥丸,喂給我吃。

當時覺得橘紅丸的味道很微妙,甜絲絲的,但是有一點酸苦,總之小時候的我對橘紅丸不算喜歡,但是也不討厭。

吃下橘紅丸後真就不咳嗽瞭,很舒服地睡到天亮。長大後,身體逐漸好瞭,少咳嗽瞭,橘紅丸就淡出瞭視線,隻是偶爾回老傢的時候,能在姥姥的藥櫥裡看見。

長大瞭才知道,橘紅丸是治療陳舊性咳嗽的,所以很小的時候吃瞭才那麼管用,而且橘紅丸是應該體虛的人來吃,治療咳嗽,還是一種天然無副作用的中藥。

前段時間,天比較冷,突然有一點咳嗽,也有一點點想傢。就到藥店買瞭一盒橘紅丸,才發現藥價也跟隨著我們的成長而成長著,當年幾毛錢的橘紅丸,如今已經12塊錢瞭。

回到傢,我就著熱水嚼瞭兩丸,依稀想起媽媽半夜起床耐心地把丸藥揉成小小細條條,再捏成小小藥丸的樣子。(吳堯)

板藍根:一直呵護著我成長

我小時候身上總起風疹,一受風,全身上下都佈滿瞭大大小小的紅疙瘩,又疼又癢,難受得整夜整夜睡不著覺。

媽媽單位的醫務室阿姨,每次都給我開板藍根,袋裝的,我現在還記得那個塑料袋很小,淺藍色的,印著幾片翠綠葉子———後來才知道它就是中藥板藍根。

喝藥時,先把一袋顆粒狀的板藍根倒在碗裡,溫水沖,一邊沖一邊用筷子攪動,喝的時候甜絲絲的,味道特別好,早晨和中午各喝一袋,晚上睡覺前喝兩袋,這樣過不瞭幾天,風疹就會消退。

後來我漸漸發展到“板藍根依賴”,隻要得瞭和上火有關的疾病或癥狀:感冒、發燒、咽炎,就喝它,而且,每次都有效。直到很久以後,我才去看包裝盒上的說明,知道它的功效主要是清熱解毒。

“非典”時期,新聞說喝板藍根能抵抗那個可怕的SARS病毒,當時,我心裡是很自豪的,那種感覺,就像一位童年一起長大的小夥伴,突然被發現是一個很瞭不起的人,而我,一直就生活在她的呵護裡。(張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