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業模式上分析淘寶平臺誠信問題

2016-08-20 18:21:50

來自:思踐語絲·思踐發表:思踐從商業模式上分析淘寶平臺誠信問題

樹 大招風,槍打出頭鳥,淘寶占據瞭中國網購幾乎半壁江山,因此,在315這個敏感時期,對於淘寶誠信的相關質疑完全是在意料之中的。這裡面比較搞笑的自然 是王海,他那所謂的“七宗罪”漏洞百出,基本上屬於一個黃毛丫頭在教別人生孩子類型的(丫就壓根沒有過真正的網購經歷)。

淘寶這樣的網購平臺,是否有誠信問題,支付寶、信用積分制度是否有漏洞?這其實是個偽命題。事實上從淘寶創建開始的時候,我是有這個疑問的,但是淘寶2年後,這個問題基本上就不存在瞭。

為瞭更好的解釋這個問題,先請大傢思考幾個問題:

1、是否存在完美的信用制度?美國發展百年的資本市場機制曾經也被奉為經典,結果大傢在去年都已經體驗到瞭,指望誕生5年的淘寶有一套完美的信用體系,還真當馬雲是神啊?

2、一個交易市場平臺的誠信問題要去看各方角色誰能夠從不誠信中得到好處,誰又能夠特別依賴平臺的誠信度。

3、一個平臺是否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平臺,要看這個平臺的失信成本是放大的還是收斂的。

再 回到前面的話題,為什麼我說頭兩年我還會關註淘寶的這個問題呢,因為開頭兩年盡管淘寶在跟EBAY的抗爭中優勢明顯,但是其核心商業模式還沒有確定,很多 東西還在摸索,甚至還在尋找合適的時機參照EBAY的商業模式。這和商業誠信有什麼關系呢?關系就在於平臺在交易流通中扮演一個什麼角色。如果是交易傭金 模式,那麼平臺的收益基本上和賣傢的交易額是成正比的,因此,從經濟關系上他更傾向於維護賣傢利益。當然從長遠利益上,他必須平息買傢的利益,刺激買傢積 極性(可以看作是刺激內需),但是作為一個大交易額的平臺,他可以把個體的買傢聲音淹沒掉,使得大多數買傢對平臺和賣傢產生信任。在這種情況下,買傢在平 臺的三種角色中扮演的是弱勢者。

但是淘寶的商業模式則和EBAY不同,淘寶的戰略和商業模式決定瞭這個平臺的兩個重要特性:

1、平衡買傢和賣傢利益才能夠提升平臺的依賴度。

2、失信成本遞增

因 為淘寶並不從交易中賺取傭金,所以淘寶必須同時取悅於買傢和賣傢雙方,隻有交易活躍,淘寶才可以通過向賣傢提供更多的營銷工具和向買傢提供更多的導購工具 來獲取利潤。因此,為瞭更多的增加交易的活躍度和吸引更多人來此平臺消費,它就必須建立相對公平的機制,這個機制包括交易安全,包括準入機制和處罰機制。 並且這個機制是同時制約買傢和賣傢雙方的(買傢要是胡來也會被處罰的)。這個平衡是它的商業模式的根基,所以它在這方面投入的力度不僅僅是其他網絡平臺所 沒有的,在我的考察中,大多數現實的商業平臺所投入的力度也遠遠落後於淘寶(很多現實中的交易平臺往往把相應的誠信體系保障責任推給瞭國傢和政府部門)。

再 來講所謂的失信成本遞增,說通俗點,就是你騙一次人被發現後,對你的損失危害到底有多大。我們應該聽過一個詞叫“流竄詐騙團夥”,講的就是騙子難抓,在一 個地方騙一次就逃竄到另外一個地方。但是在網絡上,不誠信行為的曝光覆蓋面極其廣泛。騙子想要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換瞭個地方瞭,發現到處都張貼著他的“通 緝令”,想要改身份重新來,各方面認證成本越來越大。這就是網絡社區化商務平臺的一個重要優勢。這種平臺可能永遠無法避免“小偷小騙”,但是“大偷慣犯” 很難生存。因為失信成本太高,犯不著折騰(單筆支付金額控制在5000元以內,各類的商品規則,信用積累,作弊處罰等等,聰明的騙子是絕不會傻到來淘寶折 騰的,來淘寶折騰的基本上都是些傻B的低級騙子,有那閑工夫到哪裡騙不好?)。

事實上,我認為淘寶本身對於商業誠信環境所作的貢獻的意義 遠遠大於其作為一傢成功的商業公司本身為社會創造的價值。因為,如何通過市場機制本身來使得失信行為發生率呈收斂狀態,如何利用社會化商業資源的自身利益 關系來平衡制衡,在這些方面,淘寶探索出來的模式相比傳統商業交易平臺已經要領先瞭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