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0 18:23:47
Jeamy五年級時來到我的班讀瞭一年書,如今,她回加拿大已經快三年瞭,可我還是常常想起她。在她的身上,的確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
就 從分數談起吧,毫無疑問,這是絕大多數中國的傢長、老師對一個學生最為關註的東西瞭。jeamy一直在加拿大生活、學習,要說中文基礎,僅限於與她的父母 在生活中用中文交流時形成的一點聽說能力——也可以這樣說:相當於學齡前兒童的水平。可jeamy來到這裡後語文成績進步之飛速讓人瞠目結舌:第一次檢測 49分,第二次檢測76分,第三次檢測92分,以後的幾次考試,竟然每次都穩居在95分以上。也就是說,她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把不少在這裡學習近五年的 孩子遠遠地甩到瞭身後!
很久以後,我都覺得這事情讓人匪夷所思:要說老師的特別關照,除瞭回答她的請教之外,我並沒有給她大量的系統 的語文知識與技能的輔導;要說智力因素,我也看不出她比我們中國的孩子有多少過人之處……思考瞭許多次,我慢慢地感悟到,用我們的常規思維,是不能解釋 jeamy身上發生的奇跡的,跳出分數之外,也許能找到一些答案。
Jeamy是一個規則意識很強的孩子。我曾經讀過她父親的一篇文 章:這位總裁有一次帶女兒去聽音樂會隻打瞭一張票就“混”進去瞭,jeamy發現後嚴詞表態,這是違反規則的事情,如果不補票她會立刻離開的。總裁頓感羞 愧,馬上向女兒道歉並補瞭票。jeamy剛到這裡上學時,我就強烈地感受到她身上的規則意識與自我約束能力:媽媽的住處就在對河,隻要跨過小橋就到傢瞭。 可是按學校的規定,從周一到周五學生是不可以回傢的。jeamy有時候想媽媽都想哭瞭,但就是沒有違規跨過小橋半步。
規則意識對於學習很重要嗎?當然!據說,西方國傢的課堂裡學生是非常寬松自由的,我所在學校的外教們上課的風格似乎也印證瞭這點。可是,我們的中國學生裡有 不少人明顯地缺少一種文化適應性,在外教課上,不少孩子隨便吵嚷、下位置亂跑、打鬧,經常搞得教室裡亂成一團,讓外教束手無策,隻好來請班主任“鎮壓”。 但jeamy不 同,在我的語文課上,她總是坐得端端正正,從不隨便插嘴、做小動作,所有的註意力都在老師的教授和自己的學習活動之中(而在外教課上,她就會活潑很多)。 課後,我佈置的任務不管有多大的困難,她都能不折不扣地完成。這種文化的適應性來自於她內心清晰嚴明的規則意識,她知道在合適的時候、合適的地方與合適的 人做合適的事。
我 們對孩子的所謂的規則教育,大多是枯燥地說教和簡單甚至粗暴地處理,造成瞭孩子的內心深處並沒有對規則的深刻的理解、愉悅的接受,當然就沒有主動的踐行, 所以他們中的不少人一管就死、一放就亂。學習歸根到底是一種主體性活動,沒有自我要求、自我控制、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有效性的學習無從談起。可以說,強 烈的規則意識,是jeamy前進的方向盤。
Jeamy是一個他人意識很強的孩子。一學年學習結束後,她在學校等父親來帶她回加拿大的 幾天裡,我應她母親的請求為她繼續教授中文。那天中午,我遲到瞭10分鐘,jeamy已經在教室等我瞭。我抱歉地說:“對不起,老師遲到瞭。”她看瞭看手 表,想瞭一下說:“老師,可能是我的表快瞭。”這個回答讓我大感意外,一直感動至今,我想不出還有比此更好的回答:對別人的體貼已經到瞭最高的境界——不 但不讓別人感到被責備,甚至不讓別人感到被諒解。
這 似乎又是與學習風馬牛不相及的話題,可是如果我們有這種感覺,正暴露出我們的教育教學中的一個缺陷。師生矛盾、親子矛盾正在成為我們的學校教育、傢庭教育 中頻繁出現的問題,不能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與親子關系,被教育者的學習、成長又從何談起呢?我們的權威聲音、主流意見對這類問題的觀點是責任在教育者,教 育者應該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學生觀以及教育行為,強調教育者應當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包容學生。這沒有錯,但教育者的改變不是解決問題的全部,隻能是解決 問題的起點與手段。作為矛盾的另一方學生,如果我們不去要求、培養和提高他們的他人意識,我們的努力則是沒有過程和結果的開始,沒有目的和效果的行動,其 後果顯而易見:就是我們的學生本來就有的自我中心不斷膨脹,對老師、對傢長的漠視、排斥、逆反有增無減。其影響表現在學習上,就是出現瞭師生矛盾、親子矛 盾的孩子,他的學習極有可能出現停滯不前甚至嚴重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