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0 18:26:28
當然,萬事都不能過分。自信不等於盲目自大或者驕傲。要根據具體情況不斷修正教育方法。就女兒的具體案例看,我們在這方面教育過分的可能性很小。首 先,她是個非常謙和的人,我們也不知道這種品質是哪裡來的,至少不是從不太謙和的爸爸那裡來的。如上所述,她對“最”字很警惕。我要是說她某方面“最好 ”,她馬上指出:“你沒有見過所有的人,怎麼能用‘最’字?總有人比我好吧?”有時我們一起在電視上看總統大選。我問她:“你長大要選總統嗎?我覺得你有 能力當一個很好的總統。”她馬上說:“這個我可不知道。”她知道總統是個很重要的職務,不過她還搞不清楚總統究竟都幹什麼、她能否勝任。對於沒有把握的事 情,她不會輕易說自己行。真要感謝上天給瞭她這麼好的品性,因為我不相信這是我教育出來的。當然,她現在絕對是相信自己是聰明的。我們則在反復強調她聰明 的同時教育她:聰明不意味著比別人優越,而意味著責任。世界上有許多復雜的事情,需要聰明人去作。同時,聰明人應該幫助別人。她的朋友傑克讀書很困難,我 們就鼓勵她去教他。這樣,她既相信自己聰明,又保持著虛心、謙和的處世態度。
總之,在早期教育中,父母不要急於求成。孩子學得快一些,慢一些,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為孩子日後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形成健康的自我認同。 如果有這個心理基礎和自我認同,孩子一、二年級落後一點,長大很快就追回來。畢竟一、二年級的學習內容從幾年後的角度看實在是少和簡單得微不足道。我自己 從一年級到初中,落後瞭七、八年,高中兩年就一下子追回來瞭。有的同學在父母的催逼下,愁眉苦臉地掙紮瞭七、八年,開始也許比我快,但心理垮瞭,就什麼都 完瞭。所以我們要記住:孩子相信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她或他就可能成為什麼樣的人。人選擇瞭自己。傢長要幫助孩子作出好的選擇。
來源:薛湧:反智的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