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11:05:18
中國從來不缺乏智慧和擁有大智慧的人,不管事情大小,溯古追今,該有幾百種應對的智慧和技巧。中國人也擅長提煉,遇事猶豫或情緒不佳,一句兩句經典甩過來,搞得你還沒法辯駁。得道之人大多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儒釋道跨界,智慧如佛之背光,你都不好意思再追問,隻是懷疑自己悟的不夠。
前幾天,一個朋友轉發的文章,大致說瞭“不忘初心”,“大道至簡”,“有容乃大”,“上善若水”,四句出處不一,“不忘初心”約摸著算佛法,“大道至簡”、“上善若水”該是道傢的智慧,“有容乃大”純純的儒傢正氣,倒是千年智慧雜糅瞭。
不忘初心
《華嚴經》裡倒是沒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句子,倒是有些類似“護念初發心”“菩薩初心,不與後心俱”。雜七雜八的解讀多瞭,莫衷一是,也被訛傳成瞭經文。
星雲老和尚說:“我出傢做和尚,是自願的。人生經歷這麼多挫折,始終不忘記,最初為什麼要出傢。生活很辛苦,隻要你不忘記最初為什麼開始,就心甘情願。不忘初心,就是力量。”
星雲該是最平實的悟到瞭。裡面的話,無非兩點,一初心確實是自己的主動選擇;二是承擔瞭選擇的代價、結果和責任。我們面對初心,先審視是否是自己自願的、認真選擇的,選擇本身就意味著代價、責任,對結果的承擔和付出。沒有這些,初心記得越牢靠,你怨念世界越瘋狂。而初心的力量,更多的該是選擇的力量吧。
大道至簡。
世界不因為你的簡單就會不復雜,也不會因為你的復雜就變簡單。“你若簡單,世界就不會復雜;你若爭執,輸贏都是輸自己;人無需至清至明,否則無魚無朋”。這樣的話,聽的多瞭看的多瞭,卻不知該如何做。是我活的簡單瞭,世界就簡單瞭,還是我看待事物人性簡單瞭,世界就平和瞭?
道的思想永遠不簡單,也永遠總是一體兩面。大道至簡吧,卻需要你博大精深;為學需要日增吧,為道卻要日簡。極簡的生活需要最豐富的感知,斷舍離的禪機,需要最明確知道自己是誰,要的是什麼。
沒有豐富的歷練與走過時間的警醒,誰都做不到至簡的選擇。先讓你的人生豐盈起來,再將經歷變成可以提取的原料,萃取的結果或許才是大道至簡。
有容乃大。
《尚書·君陳》:爾無忿疾於頑。無求備於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至於到瞭後世如“受益惟謙,有容乃大”,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多多少少已然是儒釋道兼容瞭。
濟(成功)是忍的結果,容是濟的延伸。有容是“忍、濟”的結果,到底瞭為的是德的提高。而容無非是你忍得瞭,也有空間能忍,起碼也要為瞭成功吧。你小小的內心,就算決定忍,放不下、消化不瞭,不是憋出內傷就是心憂致病。不是你決定忍瞭,就能成功,心就大瞭,滅瞭人欲你就剛強無比。而決定忍、可以忍、忍完還能消化的無影無蹤,以利下次再忍。這樣的德行,才能增益。
於是乎,一個要忍、要容的事情,不能給你帶來成功和德行的提高,不忍、不容也罷。
上善若水。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荀子.宥坐》:“孔子觀於東流之水。子貢問於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約微達,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絜,似善化。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見大水必觀焉。”
孔子還真是老子的學生,不遺餘力的解釋清楚瞭上善若水。不是那麼簡單的居下容物、無語澤被,就能解釋清楚的。更多的,該是德、義、道、勇、法、正、察、善、志,知行合一起來,該是堅定信念、保持自我、順勢應境、自省正身、奮勇努力,達成志向。其之“上善”多是類此吧。
世界既不會像你想的那麼簡單,也沒你想的那麼復雜。智慧或許就是那些,能讓你即不簡單也不復雜的面對人生的東西。我們追求智慧,卻疏於學習和經歷;我們渴望平靜的面對人生,卻被自己的欲望和對世界的曲解,折騰的遍體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