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買那些便宜貨瞭

2016-10-27 18:04:18

車上我老鄉問她:「你一個單身女孩子,幹嗎買這麼多東西?」
她答:「平時看到便宜就買唄。」
「那也不用買這麼多啊?」
「哎,那些衣服沒穿幾次就變形或褪色瞭,已經沒有再穿的欲望瞭。
「那就買好點的啊」
「好的買不起啊。這些便宜,100塊錢可以買好幾件呢。」

很顯然,她同學的消費觀已經陷入黑洞思維模式瞭,本來想省錢卻因為貪圖便宜花瞭更多的錢。

06
「用金錢買時間,再把那些時間用來提升自己賺更多的錢」

剛出來工作時,我為瞭貪便宜,房子租在離公司很遠的近郊。

代價就是每天花費在上下班的時間要超過2小時,每天浪費時間不說,上下班擠公車更苦不堪言,每晚回到傢天已老黑瞭,對著糟糕的居住環境加上勞累疲倦的身軀,哪還有心情學習。

這或許是懶人的借口,但環境卻無形的影響著一個人。

我一位同事不想湊合著住,咬牙選瞭一處離公司最近的房子,房租是我的三倍。她說在一個好的環境裡,心情和精神狀態能開闊許多。

離公司近,每天可以省下路上折騰的時間。

早上可以有時間做豐富早餐,還有時間晨讀和晨跑。晚上可以比別人早吃上飯,還有時間學習,還有更充足的睡眠時間。

而因為狀態好,從而工作效率特別高。長期下來,不僅僅是生活狀態,身體、精神、能力都有質的提升。

正如她所言,一年後她升職瞭。

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用時間換金錢的人瞭,從而忽視瞭時間的價值,總去選擇去做低效的事情。

越便宜的生活,其實越貴。

選擇貴的「東西」來省下時間,往往是最劃算的買賣。時間,精力,心情,比錢重要得多瞭。

今天這篇文章並不是弘揚大傢買東西要挑貴的買,而是傳達一種格局,人對錢的認知格局決定瞭人這一生掌控財富的多少。

對錢的認知不進化,沒錢的還會一直沒錢,有錢的也會逐漸失去。

為瞭買到更便宜的東西,你需要花更多時間去對比、去分辨、還要承擔質量風險,不如把這些時間與精力用在思考如何提升自己和職業規劃中去?

廉價的東西用久瞭,生活態度也就將就瞭,以後做事也會事事將就。

越便宜的東西,越容易壞,其實算起來,並不便宜。

而且便宜的東西,它未必真的便宜,隻是在其他方面把省掉的錢彌補回去罷瞭。

便宜的東西,買的那一刻很開心,之後越用越鬧心;貴的東西,買的那一刻很心疼,之後越用越舒心;購買比較貴的東西,其實就是買個方便和放心。

在經濟承受范圍內,多用錢換時間,而不是用時間來換錢。

金錢是我們在時間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先有時間才能賺更多的錢。

買點貴的東西,不是浪費,也不是為瞭追求虛榮。

當你不再以便宜和省錢作為美德的時候,你的人生就會開始有更高的目標,你也會更加的努力。

你不應該頻繁地買買買,但一旦要買,就買質感好的,它不僅能幫你節省時間,還能帶來快樂,而且使用壽命更長,反而更省錢。

需要的、買的起就要去買,而非必需的東西,再便宜也不要去買。

當你特別喜歡某件東西且又需要,但因為小貴而猶豫的時候,請果斷買下來,否則事後你會後悔。

你可以回想一下當年因為小貴而舍不得下手的東西,事後是不是經常想起?甚至念念不忘?

當你因為便宜才想買這件東西的時候,請不要買。否則事後一定會後悔。

你可以回想一下,當初因為便宜而買入的東西,後來用過幾次?

買東西,價格選擇你經濟范圍內的最上限。

高質量高品質的產品除瞭設計合理、用的舒心、經得起折騰,更重要的是不會越用越鬧心。而過於廉價的東西往往體驗感不太好,還會影響你心情。

你是否發現瞭這樣一個生活怪圈:越花錢的人越有錢,越舍不得花錢的人越貧窮。

但花錢是需要技術的。

這和思維角度有很大的關系,因為掙錢是一種能力,花錢是一種技術。能力都有限,但技術可以提高。

年過三十後的我才後知後覺地發現時間的珍貴、快樂的寶貴、正確的消費觀,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你有所啟發。

作者:正太叔,理財規劃達人、美食烹飪達人、經濟學愛好者、簡書推薦作者、多重身份的偽斜杠青年。文章首發在公眾號:正太叔(ID:ZhengTaiShu2016)
原題:東西應該買便宜的還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