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18:05:45
01
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描寫過一個夢幻般美麗的場景,每次想到那個場景,都會覺得溫暖。
她寫一個大概隻有5歲的小孩兒,用一根草繩綁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繩又長,小小的人兒又偏偏想打個蝴蝶結,手指繞來繞去,這個結還是打不起來。
旁邊,男孩的祖母不停地罵他慢,龍應臺說:「不要緊,阿婆,讓伊慢慢來。」
龍應臺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兒;是的,我願意登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5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02
懷孕後,遇到別人,被問的最多的問題通常是「幾個月瞭?」,「什麼時候預產期?」。
很多人得知預產期是9月28日後,幾乎都表現出非常遺憾的樣子說,哎呀,得晚上一年學。
可是,我壓根不覺得晚上一年學很遺憾啊。即便我的孩子出生在9月1日之前,我也會讓他晚上一年學的。
人們普遍認為,學習開始的越早越好,也有很多傢長在為孩子選擇幼兒園時,把「能否學到更多的算術、拼音」作為評價幼兒園好壞的標準。我對此,並不認同。
讓4歲的孩子就開始學習算術,識字,整天忙著上課、排隊、坐好、站立和聽講,孩子「愛玩愛動」的天性就得不到滿足,這會為他日後的學習帶來諸多隱患,比如,註意力不集中,認知能力弱等問題。
我傢老大三歲就上瞭幼兒園,6歲上瞭一年級。他上一年級的時候年齡不夠,我們為瞭讓他早上一年,竟然還為此找瞭關系。但是由於當時我們本身的覺悟不夠,不明白早上學,會有哪些弊端。
等我們意識到的時候,我們花費瞭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糾正當初的決策失誤。
因為兒子年齡比別人小1歲,上幼兒園的時候,自理能力就比大孩子差一些。讓他早上學一年,承受瞭與他的年齡不相稱的壓力,違背瞭孩子成長的發展規律,學習難度超出瞭他了解 能力范疇,一年級時,別人能讀懂數學應用題的時候,他讀不懂。另外,還有自控力差,註意力差等諸多問題出現。
過早地讓他上學,使他在不該受到約束的年齡受到瞭過多的約束,一個從3歲就開始被要求讀書、算術、寫字的孩子,他通過什麼方式探索這個世界?在哪裡積極創造屬於自己的想象王國?
他本該無憂無慮地在大自然中撒歡、奔跑的年紀,你卻要求他在教室裡,規規矩矩地坐在小板凳上聽老師講課,那麼,他還有用於自我發現的時間和空間嗎?
03
我傢大兒子已經深受其害,所以我不會再讓我傢小寶早上學。
我不需要我的孩子在3歲的時候就有4歲孩子的表現,4歲的時候就具備5歲孩子的認知能力,我不想讓被誤導的早期教育——學拼音、寫字、算術、認字——無情地摧毀孩子的童年。
我也不需要我的孩子在3歲的時候就具有5歲孩子那樣強的自理能力,也不需要他專註,規規矩矩地坐在凳子上一坐就是半個小時。
當他還處在需要通過探索世界和遊戲來提高自己認知能力的時候,我不會讓他坐在教室裡,應對學校的各種苛刻要求,從而遠離充滿想象力的大自然王國。錯過積極探索世界的過程,及遊戲的缺乏可能會導致他未來自我責任感、自我控制力和自我方向的弱化,將難以應對將來學習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人的壽命越來越長,而童年的時間卻越來越短。我們小時候,都可以無拘無束地玩到7歲才上幼兒園,8歲正式上一年級。
而現在的孩子,過早地入學,匆匆忙忙地成長。即便這樣,傢長還不滿足,給予孩子過高的期望,一旦孩子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孩子就被貼上瞭各種標簽——多動癥、註意力不集中,學習不認真……
在孩子隻有5歲的時候,他應該做5歲應該做的事情,他不可能不愛動,不可能註意力集中,更不可能學習認真。你要求5歲,甚至更小年齡的孩子在教室裡坐好,保持安靜,其實是在扼殺他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5歲,是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高峰期,他不應該在這個階段,過早地接受以腦力勞動為主的學前教育。他應該擁有足夠多自由的時間和足夠大的場地,在不受任何約束的情況下,無憂無慮地去玩耍,去遊戲。
我將來給小寶選擇幼兒園的唯一標準,就是看幼兒園是否給予瞭孩子足夠多的遊戲時間,而不是整天乖乖地坐在教室裡認字、算術、學拼音。若找不到這樣的學校,我寧肯自己陪孩子度過他人生中這重要的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