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愛傢鄉,隻是不得不離開

2016-11-10 11:02:09

文/小缸子

01

備註為“農信馬女士”加我微信好友,反問我為什麼把她刪瞭。先回瞭一個“?”,因為已經不記得她是哪位瞭。然後她回復瞭一個“???!!!”,之後就是一個三毛“呵呵”的動態圖一時緩解瞭尷尬。她問我為什麼把她刪瞭。我回復到,都不知道你是哪位瞭……然後一個念頭閃過,回憶起在老傢時那一段經歷……

02

從老傢編制內辭職到現在已剛好一年。三年前在一次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中考進瞭老傢縣城一單位,那段時間是覺得自己尚年輕,多嘗試幾份工作並沒什麼壞處,所以從畢業以後的第一份在青島的工作辭職回到瞭老傢。在老傢,那些正八經的在政府事業編制上班的對出身農村的傢人來講臉上多少有點“光”。是的,之前的打算就是考個公職讓傢人覺得這孩子真行,學,沒有白上。而當初跟朋友閑談調侃的是,考上公職至少能找到一個條件不錯的女朋友。事實上這一說法並不離譜。

報到時是單位的一位副主任接送的,按照他們自己的話說,以為單位來瞭某個大領導的親戚,畢竟現在這樣難考的能考進來都是不簡單的。隨著中央八項規定的落實,考公務員、事業編相對公開公平,我周圍認識的同一批事業編,沒有幾個是靠關系的,或者是走關系的人傢也不談,但總歸是少數。

所在單位是市政府下設的一個領導班子,單位總共有七八個人,單位領導分管兩個班子,我們是其中之一。領導經常在另一個部門,那邊事務相對繁雜。

剛去上班的那段時間所在科室並沒有多少的事情,所以能騰出很多的時間來學習看書,最初我是非常高興的。本科室任務是每季度對本縣市情況一考核。考核的那段時間需要接收材料並上報上級部門,就這段時間期間是挺忙的,忙過瞭也就清閑瞭。

那段時間除瞭學習之外還準備考試,我不甘心在一個小縣城裡面終老,所以從考進本單位時就開始準備本地區的考試瞭。

在工作中出現較大變動的是單位裡的另一位同事考去瞭一地區政府管理部門。他考瞭好多年也考上過幾次,但這次他選擇瞭離開。

他考走之後我來擔任他的工作,關於市政府和市委以及其他部門的收發文工作。用我自己的話來講就是:每天工作量用一個鐘頭就可以完成,一天的時間可以完成一個月的工作量,所以在工作到一年多的時候內心的小宇宙就開始膨脹。

除瞭工作之外對目前情況談論更多的是找對象,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可以得到大部分丈母娘和女方的認可,當然以結婚為目的的談對象是要考慮很多因素的。另一因素就是票子,無論是傢境還是工作收入最終落實到核心問題就是一般等價物。對一個從鄉村裡走出來的大學生,工作又沒有幾年,每當提及這一點都是內心深處的痛。

03

也就是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我認識瞭在文章開始提到的農信社馬女士。我是在一個中學老師組建的單身交友群認識的她們營業廳的一女職工,通過聊天知道瞭女職工的工作地點,那次去辦業務剛好遇到瞭她在上班。第二次去的時候隻有馬女士一個人在,所以大膽問瞭一下她的電話,而馬女士很熱心,也給瞭那個女職工的電話號碼。

馬女士也不知道她有沒有對象,後來她發信息給我說看到女同事的男朋友來接她,所以就發信息跟我說瞭這個事,然後就不瞭瞭之瞭。

可能是因為受過教育又讀瞭幾本書再加上在稍微大點的城市工作過,生活一段時間就感覺到老傢縣城的變化是“蠕動的”,變化很緩慢。我在尋找兼職的機會也沒找到合適的,所以那段時間自己像是無助的小鳥內心不斷經受著煎熬。

04

我該怎樣選擇接下來的路?我是要選擇離開這份好多人看起來很羨慕的工作嗎?我是先結婚還是先有一份自己的事業?那段時間從網上找到很多很多的文章來看,包括文章中推薦的各種名著,比如巴爾紮克的《戰爭與和平》《追尋生命的意義》等等。

也在思考婚姻。我們都知道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既然這句話這麼流傳可見一對新婚夫婦難逃這個鐵的定律。我在思考婚姻是為瞭什麼?為瞭傳宗接代嗎?其實大部分人的基因是相同的,傳的僅僅是小小一部分的基因。是為瞭養老嗎?養老那是不是把孩子當成瞭工具,當成瞭手段,那是不是變得很自私?我最能接受的是老師給的答案,有瞭孩子要讓他接受好的教育,教育成才。

這段時間不斷地受困,不斷地借助書籍和思考讓自己掙脫。還看瞭兩個影響比較深的演講方勵《感謝給我機會上場》、蔡朝陽《以自由看待教育》。還看瞭蔡朝陽演講裡面推薦的幾部電影《死亡詩社》《飛躍狂人院》《V字仇殺隊》《楚門的世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