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影評——一部映射現實的黑色幽默劇

2016-11-05 11:05:30

文/格格巫的兵工鏟

民國時期,在一個偏遠的農村學校,有一個校長和四名老師。為瞭解決經費困難,校長虛列開支,謊報瞭一個“呂德水”老師吃空餉。某日,教育部特派員突然造訪,故事由此展開……

老校長:到處救火的消防隊長,最後卻引火燒身。

他是懷抱理想的教育實踐傢,帶領學校的老師紮根農村,致力於農村教育事業。問題是你缺人缺錢缺糧,你還搞什麼教育事業?那好,你有一腔熱情,你有克服困難的勇氣,你接著搞你的教育實驗,那麼最大的問題來瞭,你竟然還沒有學生,巧婦沒米怎麼下鍋?

天天當著校長的官,幹著滅火的活。為瞭糊弄教育部特派員專程調查“呂得水”老師一事,你找來給學校修鈴鐺的銅匠來冒充“呂得水”老師;為瞭勸銅匠配合特派員照相,你找學校的女教師“睡服”小銅匠;為瞭滿足小銅匠提出的懲罰張一曼這一無理要求,你縱容裴魁山痛罵張一曼;為瞭不在美國“慈善傢”羅斯面前露餡,你讓自己的女兒和小銅匠結婚;到處救火的是你,最後引火燒身的還是你。前半部分,驢棚起火,你抱著兩床被子跑過來,大喊一聲“都別慌,聽我指揮”。聽你指揮的結果就是,被子和驢棚都被燒瞭。這成瞭對老校長這個角色的暗喻。

張一曼:過去就這麼過去瞭,以後隻會越來越糟。

你出生時候的樣子,是父母給的。你今天的樣子,是你以前經歷過的事,見過的人,受過的傷,讀過的書,等等因素在一起光合作用的結果。張一曼也是這樣。你以前曾經淪落風塵,也曾受過教育,也曾得到校長的提攜幫助……。年齡不大,經歷這麼豐富,應該更造就你堅韌不屈的性格啊。可過去的就這麼過去瞭,你不吸取點經驗,總結點教訓,還是這麼軟弱,所以你被侮辱、被踐踏,“被犧牲”瞭。

裴魁山:你最自私,也最現實。

你追求張一曼老師有錯嗎?沒有錯。因為你有追求愛情的權利。看著張一曼“睡服”小銅匠,你憤怒,有錯嗎?沒有錯。因為你有表達情緒的意願。你不想拿出自己的工資建設學校,有錯嗎?沒有錯。因為你有支配自己財富的自由。正應瞭你的那句話“為什麼要拿你的道德標準來綁架我的利益?”

為瞭幫小銅匠泄憤,你痛罵張一曼,有錯嗎?有錯。為瞭討好特派員,把學校裡唯一的一頭用來運水的驢宰瞭吃。有錯嗎?有錯。這裡我也要回應你一句“為什麼要拿你的利益來踐踏別人的道德標準?”

周鐵男:本想當個英雄卻成瞭狗熊。

大傢看完整部劇之後,有很多人覺得沉悶,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整部劇缺少一個英雄。槍響之前,你看起來像個英雄,校長面前你不媚俗,特派員面前你不折腰。面對錯誤,你有承擔的勇氣;看到不公,你有反抗的魄力。當衛隊長對你開瞭一槍,你成瞭狗熊。以前學都學不會的溜須拍馬、阿諛逢迎,你都無師自通瞭。你給自己辯解說,這是成長。我覺得這不是成長,是投降。

銅匠:穿上貂皮,你還是你。

靠著“呂得水”的名堂,學校得到瞭2萬元法幣的贊助資金,面貌煥然一新,換上瞭新課桌,配上瞭留聲機,廣目天王的塑像也被扔到瞭一邊。在佛法教義裡,廣目天王鎮守西方,代表理性。廣目天王被遺棄,也暗示著理性被遺棄。此時,小銅匠的鬧劇開始上演。本來是個純草根的小銅匠以為自己成功上位瞭,穿著裴魁山的貂皮大衣,在教室裡有模有樣地喝著茶,作威作福,裝瞭一回大尾巴狼,儼然把自己當成瞭留洋歸來的知識分子。正如水中月,鏡中花,這一切隻不過是幻影。當小銅匠再無利用價值瞭,他開始被人唾棄,竟然比剛開始修鈴鐺的那個小銅匠還被人鄙視。

看到小銅匠,真覺得人有時候要好好向保安學習。因為他們每天都在探索人生哲學上的三個終極命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小銅匠不管你穿上啥,你還是你自己。

銅匠媳婦:當不瞭富婆也不要當潑婦。

本來和小銅匠過著平平淡淡,安貧樂道的生活,這一切從小銅匠被“睡服”開始打破。有人說,男人偷情時的智商僅次於愛因斯坦,但是女人捉奸時的智商要高於福爾摩斯。結果可想而知,事情敗露後,銅匠媳婦提著銅匠到學校大哭大鬧。從劇情設置上來講,一邊是教育部特派員和美國人羅斯,另一邊是學校校長和老師們,還有一邊是小銅匠,銅匠媳婦的出現將劇情推向瞭高潮;從人倫常理的視角來看,事情既然已經發生,即使像個潑婦一樣去哭鬧也無濟於事,反而激起瞭小銅匠的反抗。是你的,終究是你的;不是你的,求之未必能的,得之未必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