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敏感脆弱成長到內心強大?

2017-04-14 11:00:40

而問題的癥結就在這裡。

所有的玻璃心、所有的敏感,本質上都是來自於你對自己的壓抑。

「你的心裡有委屈,你的心裡有不滿,但是你卻不說,或是你不好意思、羞於啟齒、認為自己沒有資格說。你渴望別人能夠理解你,渴望別人能夠原諒和接納你。」

但問題是,別人是沒有辦法理解你的,別人也是不受你控制的。

別人可能允許你,也可能不允許你,但每一次別人沒有接受你的時候,都會令你產生巨大的痛苦和失落。

所以呢?

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你自己要先接受你自己。

5.

你自己要先允許你自己,允許自己犯錯,允許自己做不好,允許自己就是這樣的脆弱,接受自己就是這樣的玻璃心。

沒錯,我在一次次痛苦的掙紮之後終於能夠真正的接受瞭一件事,就是:

「我就是一個玻璃心,我會很敏感很脆弱。當你說瞭令我覺得不舒服的話的時候我會很難過,所以,我希望你能夠多照顧我的需求,多關註我的感受。

並且,重點就在於這個並且——如果你無法對我多包容一些,那我想我們可能不適合做朋友。我沒有辦法和攻擊性這麼強的你相處。」

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點就是:當我允許自己這麼敏感,當我接受自己就是個玻璃心的時候,我恰恰就不再敏感脆弱瞭。

當別人說我沒有把地拖幹凈的時候,我會說那我就拖這樣,覺得不幹凈你來弄;

當我很敏感的受傷瞭的時候,我會很痛快的就允許自己哭,我就是很難過,我就是很受傷,你覺得大男人不能哭,你覺得我太玻璃心瞭,那我的確就是這麼玻璃心,我就是愛哭,看不慣我你就別看嘛;

當別人的回應令我覺得受傷的時候,我會很勇敢的提醒他們,你這個態度令我很不爽,你給我好好說話;

在我改變的過程中,我的老婆一直在鼓勵我去表達自己的需求,不要壓抑自己,不要覺得自己是男人不能這麼敏感,她甚至要求我去和她對抗,去和她爭吵,去和她起沖突。

這一切都是為瞭令我意識到並且相信:我是有資格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的。

我完全可以這麼敏感和脆弱,我和她起瞭沖突有瞭爭吵我也不會失去她,相反,起沖突是為瞭令我們更好的瞭解彼此,能令我們更坦誠的暴露自己。

6.

我想看到這裡,應該也能夠有一部分和以前的我一樣脆弱的「玻璃心患者」能夠意識到,導致我們總是很敏感和脆弱的原因就是在於:不能直接表達自己的需求。

但是意識到這一點並不意味著你就可以做到。

我在三個月之前就知道這一點瞭。我有時候甚至會有意識的強迫自己把我的想法和委屈說出來,這也起到瞭些微的效果,但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卵用。

因為“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這一點隻是「癥狀」,在這個癥狀背後還有兩個原因。

第一,玻璃心患者總是覺得自己“應該這樣”,“不能那樣”,給自己設置瞭很多限制和要求。

一個最典型的、通有的想法就是:認為我不應該這麼的敏感和脆弱,我這麼敏感不好,我這麼脆弱不對。

但你的敏感是確實存在的,而且你越是不想讓自己敏感就越是在否定自己的感受,這樣隻會令你更加的敏感。

因為敏感本身就是由於「人的真實感受被否定或壓抑」所導致的。

所以你越是急於擺脫敏感、越是想否定自己的脆弱,就隻會令自己更加的悲傷。

除此之外,這些「自我設限」的想法也往往和社會背景和傢庭教育有很大的關聯。

很多自我設限的信念探究到最後你會發現,這肯定和你成長過程中所形成的一些絕對化的觀念有關系。

比如我不能夠接受自己的脆弱是因為,我認為脆弱會令我顯得娘炮。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娘炮的男生都是被大傢嘲諷、調侃、和看不起的。我就是在那時形成瞭一個「我一定不能顯得很娘炮」的這種絕對化的信念。

其實很多絕對化的信念都是對我們自身的限制和阻礙,「我一定不能讓父母傷心」,「我絕對不可以自慰」,「我絕對不能成為一個很懶的人」等等。

這些信念探究到最後你會發現,必然是在你的成長過程中通過你的親身經歷,你對別人的觀察,你所幻想的別人看你的目光,你所恐懼的被孤立、被遺棄的痛苦所引起瞭。

你是為瞭避免被同學孤立才不敢接受自己的脆弱,因為這顯得娘炮;

你是為瞭避免被父母責罵和拋棄才不敢選擇你想從事的工作,因為這會令他們傷心;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