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別處

2016-08-13 17:05:41

文/小慶

今天晚上掛著QQ,一個好久沒有說過話的高中男同學的頭像蹦瞭出來。掐指算來,我們已經七八年沒有見過面瞭,我依稀記得少年的面孔,但不曉得現在的大叔長成瞭什麼模樣。還沒有寒暄,他就開始問問題瞭。

在哪兒高就啊?很多同學都去瞭廣州瞭,內地就是不好。我也打算以後去廣州,不喜歡這個行業,你是什麼行業啊?真不錯啊,我們這個行業連女朋友都不好找呢。目前想去廣州,工資待遇肯定比這裡高點。你們稅前應該過萬瞭呦。大學第一年就是要去廣州滴,還是希望早點找個女友呢,主要是討厭現在的生活狀態。

剛跟他聊天的時候,我覺得還是有點局促,不知道有沒有共同語言,老老實實的他問我答。越聊越不對勁兒,就好像他拼命地認為我是富翁,我還必須得承認一樣。他根本不瞭解我的近況,卻理所當然的認為我研究生畢業來廣州過著瀟灑的生活。我開始打哈哈,就坡下驢,很快,我就用一句話終止瞭談話:在哪兒都是與生活的抗爭。

你所認為的幸福生活,是你自己願望的投射,是理想化瞭的期待,是誇張放大瞭的美好,跟我的真實生活毫無關系。我不願意反駁你,拼命搜集我的煩惱苦楚倒黴以證明我的生活過得有多苦逼。我也不願意避重就輕,洋洋得意的炫耀我的生活過得有多風光亮麗。

有人說,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生活狀態,要麼改變,要麼閉嘴。親,難道你換個城市,一切都扭轉乾坤瞭麼?你就能隨處碰到機會,就能碰到自己喜歡的行業,就能薪資待遇過萬,就能找到情投意合的女友,就能意氣風發的遊山玩水…..就能過著幸福的日子麼?

信息化時代,網絡圈子裡各種同學同事朋友們的信息撲面而來,你敏感的註意到誰又吃瞭大餐,誰又買瞭新裝,誰又曬瞭婚紗照恩愛甜蜜非常,誰傢的姑娘每月曬B超圖直到孩子出生睜眼哭鬧皺眉微笑的各種萌照,誰又遊覽瞭名山大川,誰又謀瞭位升瞭職加瞭薪,誰又聚會,從畫面上看熱鬧非常,誰又在網絡上打情罵俏……你仔細的偷偷地看每條信息,它們牢牢攫住你的眼睛,攪動你的內心。你在不自覺之時已經開始拿自己跟別人比較,很恨地嘟囔一句:曬幸福可恥。卻又期待著背棄自己而去,去別處過像別人那樣的幸福生活。

我相信很多人都在積極地生活,也在傳遞著正能量。(實際上我認為一味的總是傳遞強烈的正能量的人也有問題,強迫性較大,有作秀嫌疑)這些選擇性的表達讓你誤認為那些就代表著別人生活的全部。呵呵,常識告訴我們,大到黨報,小到公司報紙,幾乎是清一色的歌舞升平,負面消息或者有待改進的地方幾乎不寫,缺點漏洞更是捂得嚴嚴實實。同理,你在社交網站上看到的東西,你的定力決定瞭別人對你的影響程度。是純粹炫耀、是在傳授知識、是在傳遞信息、還是在分享快樂,要有能力去區分開來,要有胸懷去接受。更重要的是,守好自己的心,隻有它,才是你創造未來五彩斑斕生活的動力。

生活在別處,從一個地方匆匆趕往另外一個地方,原來的地方又成瞭現在的別處。目光總在眺望,心總在奔波,人一直“在路上”,當然不能體會當下的美景。

點評:下面這些文字和上面這個視頻與小慶的觀點有些出入,小慶建議立足根本,打好基礎,那麼,此處別處就都是風景。

生活在別處。這五個字組成的一句話卻有兩種讀法。第一種讀法是:生活在/別處。把“生活”作為動詞,意思是我正生活在故鄉以外的地方;第二種讀法是:生活/在別處。其中“生活”為名詞,做主語,意思是我的生活存在於別的地方,而不在故鄉。

“其實,所有的故鄉原本不都是異鄉嗎?所謂故鄉,不過是我們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腳的最後一站。”

多好的詩,它道出瞭所有旅者“一次次背起行囊、一次次出走尋找、一次次駐足卻又再次啟程”的輕快與釋然。他們在尋找些什麼?找到瞭沒有?又何時歸來?

生活在別處,那麼靈魂放哪裡?

知行合一是醫治我們人格分裂、性格扭曲的良藥,當然,它總是有點苦。你不能贊美瞭 自由,一回頭就去撈奴役的油水;剛剛想象完勇敢者的性格,下一秒種就回歸怯懦;用完形容詞字典的所有詞匯華美地輔陳之後,自己的生活卻照舊是雞毛狗血……這種生存狀態最是命運對人的懲罰,自己嘲弄自己,自己禁閉自己、自己凌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