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青春,不一樣的年華

2016-08-13 17:14:46

兩篇描寫青春的文章,一篇如雨露春風,一篇如夏之濃烈,一個出傢,一個入世。

一、青春晚熟

文/Ivy.S

看過很多關於“青春”的文章,幾乎一個思路,似乎是人就該16歲是雨季,18歲叛逆。想來有點心悸,我的16歲晴空萬裡,沒鬧水災;18歲時還是父母的乖孩子。可能是青春晚熟吧,終於啊,在22歲這一年,我的青春也按捺不住瞭,讓我一次性2個夠。

記得上中學時,老師經常讓我們寫作文。當時為瞭找靈感,看過三毛的《雨季不再來》,也看過電視劇《十八歲的天空》,更看過無數關於青春的文章,我心裡挺納悶的,為啥大傢對青春都這麼有話說,而我卻隻能可憐巴巴地挖點社會的新聞角來寫點充滿憤慨、呼籲正義的議論文。因為沒有雨季,一直以來都寫不出“好”文章。

過的一直是順風順水的生活,甚至是邁入瞭人生的20大關,青春卻依舊在沉睡。我想,或許我的青春從沒來過,也終究不會來吧。過瞭20歲,眼看著自己漸漸進入青春“更年期”,有些許失落。然而在21歲在尾聲,領到瞭大學畢業證書之後,總算出現瞭變奏。

2013年的春節,出傢後過的第一個年,忙碌,心中卻不乏歡喜。經雲:“過去心不可得。”但是2012年,也就是我的22歲太刻骨銘心瞭,難以忘懷,令我禁不住要囈語一番。活瞭20幾年,第一次沒回傢過年。不是因為工作太忙更不是因為其他正當理由,而是因為我終於開始“叛逆”瞭。記得當初領完畢業證書後蠻落寞的,因為我循著常人的生活規律,一心讀書,上學,爭取拿第一名,當學生幹部,拿獎學金,獎狀一大堆,“滿載而歸”瞭卻猛然發現大傢所喜愛的生活並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這該如何是好?無奈人生又無法重來。

又一直生活在一起在奶奶病逝,臨終前的種種,令人心疼,卻又束手無策,因為生老病死,誰也替不瞭誰。而我就隻會哭,哭著看她在病痛中離開,然後被推入大火中,化成灰燼。原來,人生也不過如此,終究灰飛煙滅。

偶然的因緣,參加瞭幾次學佛營,從此宿世的種子得到瞭法雨的滋潤,生根,發芽,直至如今長成小樹苗。

當經歷可以被當成故事來講時,好像是拿別人的事來給大傢絮叨一般。隻是22歲的故事有點長,寫到這裡,突然不想細述那過去瞭的一切。隻是能清楚的記得,自己曾經花瞭一年的時間,在心裡不斷地“假設——肯定——否定——肯定......”,在內心交戰無數次,就為瞭做一個決定。現實是,我放不下的東西太多,提不起的東西也不少。但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猶豫不決所帶來的煎熬令人窒息。終於,我還是決定舍棄我熱衷的贊賞和榮譽;舍棄我烏黑的秀發;舍棄我心愛的繡花鞋和帆佈鞋;舍棄我的格子襯衫和破洞牛仔褲;舍俗趣泥洹。

花瞭這麼長時間作的決定隻算是踏出瞭一小步,接下去更是荊棘載途。好歹我也勉強算是個90後,雖沒有非主流般的瘋狂,卻也不乏90後人所具備的特點。從小到大,一直像大棚蔬菜那般在溫室裡生活,別說幹啥大事,就連自己洗衣服的次數都屈指可數。所以大傢一致認為這絕對是個瘋狂的決定。於是他們用心地為我列出瞭幾大難題:1,想傢怎麼辦?(PS:上大學第一次住宿,想傢哭瞭一個月。)2,挑食怎麼辦?3,冬天衣服太大洗不動怎麼辦?4,不會幹活怎麼辦?5,後悔瞭沒有後悔藥怎麼辦?

出乎意料的是我竟然對這五座大山不屑一顧。於是便有重重的阻撓、考驗,這時,我便開始瞭一個人的戰鬥。我開始要為自己從沒擔憂過的事情發愁。我其實笨得要命,遇到解決不瞭的問題就開始哭。或許這就是人傢16歲的雨季吧,隻是我的雨來得比較晚,卻又下得比較瓢潑。過程中,曾經無數次懷疑自己是不是腦袋壞掉瞭,好好的日子不過,自找苦吃。終於,還是挺過去瞭。這當中其實有不可思議的三寶的力量傢傢加持著我,不然以我這身板早敗下陣來瞭。

如今,出傢快一年瞭,看著之前的同學朋友開始為生計、為婚姻、為兒女奔波勞碌,聽著他們太多的心煩難過,又看看自己能這般自在地深入佛法大海,心裡充滿感恩。感恩生活讓我做瞭適合我的選擇。這兩天又有一個90後要來發心出傢,我心裡蠻為她高興的,人生難得,佛法難聞,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願意舍棄世間的物欲的年輕人實在不多。

以前的我十分愛寫,出傢後實在很難擠出時間來好好醞釀,又感覺自己的文字有點膚淺,就停筆瞭。之所以要抽空寫此文,一是為瞭給自己晚熟的青春留點筆墨;二是為瞭讓大傢也瞭解90後也有不一樣的生活狀態。我太瞭解我們這一代人的心情瞭,一直被“關註”的我們怪不瞭誰,隻嘆共業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