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優雅的人生

2016-08-13 17:22:05

優雅這個詞,伴著富裕的達成變得鋪天蓋地。中國人是講流程型格,類似於“溫飽思淫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突然明白錢是好東西之後,必然的,需要明白除瞭錢是錢,錢還可以帶來什麼。

“九品論人,七略裁士”[1],中國的傳統,人有高下,九品中正。要是按著班固的評點,一千多年值得說的人,“聖仁智愚”“顯善昭惡”,上品也就20%,中品49%,下品31%,很符合現代統計學。至於七略裁士,是個融會貫通的事情,考驗的是時間和涉獵。

跟優雅有關嗎?優雅到底是一種感覺,還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物質或是物質的表現方式,還是一種流程,人的可評點型格?

是達成什麼後才能優雅,還是優雅就是骨子裡的狀態隨時流動淌溢?是優雅的場合優雅的物質優雅的儀式優雅的心情才是優雅的人,還是心有靈犀靈光乍現的感動,如沐春風?優雅是屬於和平的還是災難的?

原來與是哪個人群關系不大啊。

因著自己的行業,對於潮流時尚強迫癥的關註。有本雜志《如何消費》(How To Spend It),優雅這個詞出現的幾率與奢侈品的出現交相輝映不分伯仲。字字珠璣美輪美奐之下的潛臺詞:如何消費而不是用不用消費,優雅在你正確的消費後冉冉升起、款款而來、搖曳生姿。優雅的反義詞是不優雅還是粗俗、低級?錢放在那就是低級的,就是粗俗的,用來消費就高級瞭那麼一點點,再有選擇的選擇正確的那就快到優雅瞭。

這個世界如今很消費,人生需要消費,世界用來被消費,於是,你需要被優雅。中文沒有優雅這個詞匯的傳統,典雅幽雅已算可循,“elegance”是個美妙的詞匯,西風漸來的時候,優雅也就出現瞭,關於男人該是“ 猶之惠風,荏苒在衣[2]”,對於女人該是“落花無言,人淡如菊[2]”差強可喻吧。有老師告訴我,沒事查一個詞的近義詞,就知道這個詞原先要表明的東西,那優雅該是,有一點點樂趣奢華,一點點禮儀禮貌,一點點型格品味,一點點精純改良,一點點榮耀驕傲,一點點慈悲恩澤。。。

原來和消費無關啊。

泰坦尼克上的四重奏,關乎尊嚴關乎禮儀關乎慈悲,想來是優雅的吧;

特麗莎修女牽著難民兒童的手,孩子眼睛的渴望與修女的無限慈悲,想來是優雅的吧;那個牽著弱智兒子的手,幹幹凈凈挺胸抬頭走著的阿姨,是優雅的;

那個酒會上,端著一杯礦泉水溫暖的微笑靜謐的人,也會是優雅的吧;那個正裝嚴謹,發絲百順的老師,喧鬧裡繼續自己的課程的老師該是優雅的;

那個深夜站停在紅燈前的車和人,也是優雅的吧;那個革履宛然的紳士,出瞭酒吧,街角耐心聽完流浪歌手的一首歌,默默放下錢,也是優雅的吧;

那個小書店的常客,淘換到思念的書籍,買後迫不及待坐在店裡看的,也是優雅的吧;

那個我不信佛我尊重佛的人,那個還能在你怒不可遏惡語相向,還能平實質樸的笑的人,也是優雅的吧;

那個在繁縟堂皇的設計裡,敢於說“我要簡潔”的那個人也是優雅的吧;

。。。

這個時代,LOGO比時尚重要,時尚比品質重要。可以定制,隻要不加“高級”;可以喜歡,不用問是不是限量版;需要平實低調,不要再追低調奢華,優雅也不是很難。至於到瞭酒的年份影響你的心情的時候,茶壺決定你喝什麼茶的時候,手表決定你穿什麼衣服的時候,這個優雅“被”的可以。最大的人生悖論就是永遠想獨立人格,卻必須和這個社會的時尚接軌。不停說“我們”“我們這個年紀”“我們這一代”的時候,優雅大約已漸行漸遠。

感性,迷人的專屬的姿態和姿勢。那獨特的看待自己看待自己的人生的態度;那看似與社會格格不入,卻又相安無事,看似空洞的卻充滿能量的人。或許才優雅的被人追隨吧。

曾問師父,如水人生該如何啊。師父說,如水沒誰不知道,也能安心的去做溪流做江河,污也好潔也好,會知道自己是水的,是怎麼來的。怕隻怕,有些水做瞭露珠很晶瑩,做瞭雪花很潔白,做瞭彩虹很美麗,做瞭雨很高傲施舍,做瞭澆灌的水沮喪,被洗瞭衣服馬桶就徹底沉淪,被結瞭冰就冷酷。而且對著其他的狀態指指點點,永不和諧。記得自己是水,不要忘瞭在什麼狀態下都是水就好啦。太多的人,換個樣子就以為自己不是水瞭。

忽然就想起,一次邊遠地區希望工程(類似)活動,請來幾位教師。一位老師正襟危坐,不局促但緊繃,穿著法蘭絨的格子襯衫,一套西服很合體,想來是有人裝扮過他。面容堅毅一絲不茍,會後隨意的交流,沉默而努力筆直的站著,給每一個路過的人微笑。我問他,為什麼不談點什麼。他說,我不會說話,我也聽不懂他們的表揚和客套。那你來幹什麼呢?我逗他。他說瞭一句讓我不會忘記的話:我來是告訴你們我是什麼樣的,我在做什麼,做的怎麼樣。[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