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貪欲,何憂何畏

2016-08-13 17:37:23

貪欲生憂,貪欲生畏;無所貪欲,何憂何畏? ——《法句經》

世間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如果一味地渴愛執著,卻無法如願得到的時候,就會心生憂惱,以致於魂牽夢系,食不下咽,苦不堪言,甚至瞋恚忿恨,怒不可遏,做出終身遺憾的事情,像因為情殺、竊盜、奸淫而入獄的犯人,不都是貪欲熾盛所產生的結果嗎?

即使能夠如願以償,貪欲心重的人依然常懷恐懼,因為他們害怕心愛的東西會失去,所以想盡辦法保有占據,像朝野人士為瞭既得利益而爭論不休,社會人士為瞭常保地位而互相傾軋,凡此都是由於恐懼心作祟而造下的惡業,一旦因緣成熟,引生惡果,更是備感痛苦。還有一些人耽著於逸樂,最後弄得自己身敗名裂,悔不當初。

在我青春的時候,我的座右銘是“生命在於激動,在於三番五次的折騰自己,心靈的運轉要比肢體的伸展付出百倍的力量”!在那些酒液四濺的夜晚,我揮杯推盞,鬥轉星移,往事在心中低旋,信念在星空升攀。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發現我已不再年輕,換句話說,就是姐們我真的折騰不起瞭!這種感覺在2011年歲末尤其明顯,身心疲憊,需要修身養性,總結一句話,都是貪心惹得禍,所以在即將來臨的又一個年華中,我希望能保持一顆平常心,不再動輒就肝火旺盛。

說起貪心,我又一次對這句話進行感嘆:“錢,最好的仆人和最壞的主人!”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是為錢賣命,其實就算錢在你手上,你也未必控制得瞭它。它既能復利增值,也能通貨膨脹;既能刷新你的生活素質,也能吞噬你的身心。

錢是有腳在走的,錢不會忠貞,我的錢會成為你的錢,你的錢最終不是你的錢。有時你覺得賺瞭,有時你覺得虧瞭,其實差不多。

面包總會有的,錢來瞭總會走的,看好你自己,比看好你的錢,更重要!

如何做到無所貪欲 ?

「貪欲本無體,執境便成迷] ,隻要我們瞭解貪欲之虛妄不實,心無妄求,那麼無論什麼樣的境界來臨,我們都能以正智觀察,行無顛倒,自然不會憂悔畏懼。因此《法句經》告訴我們:「無所貪欲,何憂何懼?」

一姐微博:http://weibo.com/missfoxy

點評:黃興興同學在留言板中說:

我現在是一名大學生。但是我從高中起就堅持讀您的博客。就我目前來看,您的博客對我影響很深。在這裡我接觸到瞭傳遞瞭多種多樣思想的文章,很多思想已經深深的融入瞭我的生活。我現在有個困惑:我現在常常陷入一個想太多的困境,似乎是因為我看過的東西太多,在腦袋裡形成瞭很多的條條框框,導致我在做事前總會 掂量權衡很久,擔心做這些事情的對錯問題,形成瞭優柔寡斷的性格。而我認為大學生應該正處於一個想做就做,不該顧慮太多的年紀,不用急著變得成熟,不用想 太多。所以我想問下您,您覺得您的博客裡的文章的受眾是否有些觀點過於圓滑而缺少年輕人的激情呢?一個大學生是不是不該過早接觸這些過分成熟的智慧呢?

除瞭我在留言中的回復,也把下面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傢。

成長,真有你想象的那樣迫切?

文/羅政

(一)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象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瞭些,決定隻改變我的國傢。

當我進入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傢,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傢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傢庭;在傢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傢做一些事情。

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一塊名揚世界的無名墓碑。

(二)

“能力有很多種,並不局限於體力勞動,如何與人溝通,如何盡快的調整心態,這些都是能力,文化和能力並非對立的關系,真正的成功者一定是文化與能力兼備的,將兩者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的,這就是我們的智慧瞭。智慧可能是天生的,但更多的是實踐中的積累。埋頭苦幹承受苦難這並不難,看看你的周圍,不都是一 群辛勤勞動的人嗎?真正難的是什麼,是如何認識自己,最終改變自己。隻有到那個時候你才會意識到,有些苦難其實是不必承受的。記住,一個人要想成功,真正 依靠的還是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