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42:09
1、內力的傳承和沒落
金庸小說年代到《笑傲江湖》是這樣的:北宋《天龍八部》——南宋《射雕英雄傳》——宋末明初《神雕俠侶》——元末明初《倚天屠龍記》——明代《笑傲江湖》(存疑)後面的省略。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北宋時代武學中的內力呈現出多門派、多地域的百花齊放式,到瞭南宋時候,雖然如逍遙派這樣的大門派的內力路數幾近消失,但還是有很多不同地域不同門派的內力融合其中,而到瞭元末明處,也就是《倚天屠龍記》時代的時候,還是不斷有西學東漸的產物出現,比如聖火令武功、乾坤大挪移等,但到瞭清朝時候,以兩個人為代表的時代,徹底終結瞭內力在江湖上的傳承,他們一個是袁承志,一個是韋小寶。袁承志也有著深厚的內力,但做為一個從小生活在與世隔絕環境中,和一個英雄的兒子,他在各方面都沒有自己強力的主張,在武學、江湖、政治上,以他的武功和人脈,可以算的上沒有任何建樹,而之後《鹿鼎記》時代的韋小寶,他連武功都不會,更別說內力如何。更悲哀的是,不用說內力,甚至連武術本身,已經成瞭少林寺的研究課題,從韋小寶的那個老師侄,一眼就看出阿珂雜糅瞭幾門的功夫的專業程度來看,武術很大程度上已經開始走進象牙塔,變成論文或者元老們的個人愛好。
由此我們可以想見,江湖中內力傳承的路上,在明代的那個時候,肯定發生瞭什麼,它就是本文要講的《笑傲江湖》時代。
2、嶽不群眼裡的劍宗氣宗
首先,我不是嶽不群,所以這裡的觀點也隻能是推測性的。在如今這個時代,我們已經知道,應該兩條腿走路才更具實力,而嶽不群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呢?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發現,他除瞭對令狐沖之外,幾乎從來都沒有對自己的其他弟子們說過這件事,更不要說舉辦“駁劍宗在武學上的極右路線”、“論氣宗才是華山正統的合法性”,這樣自說自話的大會,嶽不群是肯定氣宗才是華山正統的,但對華山劍宗氣宗之爭的看法,始終保留自己的態度,而且他每次說道這件事的時候,不因氣宗以勝利告終而驕傲,也不因自己才是華山正統而驕傲,往往表現出的是痛心疾首,可見他本人對門派之爭看的不像路線之爭一樣你死我活,所以嶽不群是主張和支持氣宗的,但也並不排斥劍宗,當然,前提是不能顛覆華山政權。
3、江湖上最後一個內力主張者
華山劍宗氣宗之爭,源於《葵花寶典》流落到華山上,從後來東方不敗煉丹吃藥等事,也可以推出《葵花寶典》是內外兼修的武功,並不像有些人說的東方不敗隻是靠速度取勝,而後來風頭更盛的《辟邪劍譜》可以看作是《葵花寶典》的精簡版,從後來令狐沖和林平之過招時候,我們也可以發現,《辟邪劍法》是以快制敵,打鬥的時間長瞭,招式就開始重復,也就是說《辟邪劍譜》將《葵花寶典》進行瞭精簡,將招數部分極致發揮,以彌補內力上的不足,這就是為什麼林平之這樣武功平平的傢夥,也能短期內成長成一流劍客,而嶽不群學習之後貌似其效果也和林平之差不多的原因。
嶽不群的悲劇是雙重的,一方面他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內功,始終停留在《紫霞秘笈》上,而另一方面他所處的時代,也進一步促進瞭他的武學主張沒有市場。因為在這個大潮奔湧的時代,大幫派在不斷擴張,比如藍鳳凰他們就是日月神教的附屬幫派;所謂的泰山北鬥在極力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比如少林方正就非常巧妙的化解瞭和日月神教的正面沖突;五嶽劍派也在其原本松散的邦聯基礎上,走向更加緊密團結聯邦時代。
江湖上所有的形勢都被迫讓各門各派做出選擇,市場決定瞭武功取向問題,速成的功夫成瞭《笑傲江湖》時代的主流,人們巴不得找到“**天精通劍法”這樣的秘笈,所以當嶽不群極力主張的武術理論遇上這樣一個時代,自然不可避免的被時代潮流所吞噬,而後來他本人也被江湖權力所吞噬。
實際上,《笑傲江湖》的時代被吞噬的,不僅僅是嶽不群主張的武學理論,它還造就瞭一個內力傳承上的時代斷層,進一步弱化瞭內力在武學中的作用,一直到《碧血劍》時代,袁承志也沒有在這方面有所作為,人們關註他的隻是籠統的武功好和出生好,直到若幹年後,這些作用發酵成型,成就瞭《鹿鼎記》時代,一個根本連武功都不會的小孩子的純物質英雄夢。
點評:我原先一直認為嶽不群隻不過是個有點固執的可憐人,像所有的名門正派一樣,做足瞭表面功夫,卻總無能為力;我認為至少他不是個大度的人,不然結局並不會那麼的自取其辱,難道他真的知道他要的是什麼?franziska卻看到瞭嶽先生的另一面,看來我是隻看到瞭我想看的那一面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