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44:03
今天讀到一篇文章,裡面提到,《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從初二開始就讀古籍,並且每天堅持幾小時,除瞭當年高考的時候停下過兩個月,其餘的日子裡,都是雷打不動的持續閱讀,終於在多年後,厚積薄發,寫出不俗的作品。這是個老套的勵志故事,然而感動我的地方有二:第一是可以想見,當年明月在沒有成名前,一定也和我們眾人一樣,過著普通德不能再普通的生活,毫無過人之處,然而他卻能在某一天忽然一鳴驚人,這種一鳴驚人,絕不是依賴運氣或者背景等因素,而是實實在在的依靠自己的努力,日積月累,終於從量變到質變。原來再普通的人,都是有能力改變生活的,唯一的區別在於,你能在默默無聞的情況下堅持多久。借用閱讀讀書的那句標志性的話語說就是:一切成功源自積累。而更加感動我的地方是當年明月在采訪中說的一句話,大意是那個時候因為每天都在讀史書,所以“幾乎沒有什麼朋友,但是,因為有書的陪伴,覺得內心很強大。”
許多年前的當年明月,一定是個特立獨行的人。
沒有朋友,這既包括瞭沒有什麼知心朋友也包括瞭沒有在一起吃吃喝喝的酒肉朋友,換句話說,就是他每天的生活裡隻能與孤獨為伍。這種狀態除瞭我們所熟知的那幾個聖人,有幾個人能多年承受?沒有朋友,這對於像我這樣一個現代女孩來說簡直是世界頭號災難!你不妨想象一下你身邊的一個普通女孩兒,她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她和她的朋友結伴吃飯逛街聊天,甚至上廁所都要一起去;如果她處於無聊中她必然會給她的閨蜜打電話,就服飾和男人以及各種八卦聊上個一兩小時,如果遇到她碰巧和男朋友吵架那麼聊天時長還將翻倍;她和她的朋友聚在一起,聊天內容裡一定包括瞭背著別人說壞話,連我最喜歡的女作傢劉瑜都說過,對於女孩子來說,“能不能在一起說別人壞話是檢驗友誼的重要標準”;還有,這個女孩子還不能太優秀,因為“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如果你太鶴立雞群瞭,那麼不論你做得再好,你也一定會被其餘的所有女孩子找出各種理由來排擠或討厭你,如果你碰巧還有些高傲,那麼你很可能還要被“整”。
所以,沒有朋友是多麼可怕的一種狀態啊,沒人陪你吃飯聊天上廁所,你開心你難過都是你自己的事,你的消遣是消遣寂寞,你的樂趣是自言自語,最可怕的是你和你周圍的人仿佛是被一扇透明的墻隔開,近在咫尺,你一個人在墻這邊看著他們熱熱鬧鬧,而你,什麼也沒有。
正因為此,我陷入瞭深深的矛盾中。
一方面,我一直在堅持閱讀,幾乎每天都讀,夢想是有一天能夠像李欣頻那樣每天讀一本書;我還在堅持學習,計劃明年開始讀在職研究生,而我的這些學習,很大一部分是在單位的眾目睽睽下進行的;目前我還自己在外面創業,周內的每個晚上都要上英語課,完全沒有時間和同事們下瞭班後一起聚會;因為看瞭《不抱怨的世界》和《當和尚遇到鉆石》的關系,我身體力行地盡量不去抱怨任何一件事,甚至是我的利益也被牽扯其中的事;我也不喜歡講是非,如果實在躲不過,我也隻聽不開口;還有,我不愛看《昕薇》和《米娜》,更不要說電視劇瞭。
可另一方面,我是個需要朋友的人,不論他是哪種類型的朋友,我和任何一個正常女孩子一樣,怕被孤立,怕她們的小團體不帶著我玩,尤其是在單位上,每天朝夕相處八個小時,如果我隻能跟個觀眾似的看著她們整天一起嘻嘻哈哈,而永遠也登不上她們的生活大舞臺,天哪,這也太恐怖瞭吧?
所以,現在的我,像是個隱居在地球的火星人一樣,整天努力隱藏自己,也看《昕薇》也聽八卦也無所事事,為的隻是怕被認出我是異類。
我一直害怕自己太過特立獨行,因為這個詞本身是一個中性詞:或許在你自己看來,你遵照內心生活,不為世俗羈絆,這是美妙的,但在別人眼裡,你丫就是一個傻逼。而人的社會性決定瞭一個人被當成傻逼的話是很痛苦的事。
而今天,在看到當年明月的那句話之後,我忽然就開悟瞭。優秀是一種習慣,與其刻意過分的隱藏自己去迎合眾人,不如讓眾人習慣你的持續優秀。特立獨行需要付出的代價,如果是為瞭更加優秀,那麼,這種代價是值得的。原來即使“沒有什麼朋友”,你也不見得會孤獨會痛苦會害怕,因為,此時你的“內心很強大”。而正是這種強大,會給予你源源不斷的力量,讓你充實,並一步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