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44:55
文藝女青年的特征
1. 她們不合時宜又緊跟時代;她們使人憐愛又令人望而卻步;她們彼此惺惺相惜仿佛又自成一系。
2. 她們懷著愛與恐懼,悲傷與希望,接納與排斥,理性與感性漫步或狂奔於晝與夜、醒與夢之間的某個真實又神秘、邊緣又大眾、公開又隱秘的地帶,一道迷離而清新的風景線。
3. 她們懂得享受生活,卻不懂得如何生活;她們憧憬浪漫偉大的愛情,身邊卻凈是些性夥伴;她們外表所流露出的高傲,源於爛入骨髓自卑;她們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幻想,卻又活得比誰都現實。
4. 就其穿著定義:
長裙,或白衣飄飄或暗花鑲邊,但必須為佈料或粗麻佈;佈鞋,帆佈跑鞋是她們的最愛。書籍,入世尚淺愛用安妮、村上、張氏愛玲與恨水;入世較深的則偏愛歐美,例如但丁、薄迦丘、拉伯蕾、追憶似水年華之類;再深些的則會拋開國外反轉內地,元詞昆曲等。電影,最好的歐洲小國的小眾電影,比如捷克,西班牙;愛照相,相機起碼是單反,或幹脆LEICA,要不反其道的LOMO四孔;音樂,民謠、爵士,鋼琴曲,一切非主流音樂。但決不可能硬搖滾。咖啡,但絕不能速溶,星巴克也是極其庸俗之物,即使去不瞭閱讀,藍山是必須的。諸如以上。。。等等等等。。。文藝女青年第一定律:糾結者恒糾結。
一切文藝女青年,總是保持糾結別人或糾結自己的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她改變她文藝女青年屬性為止。
認識到這個規律之後,我們要做的是,陪她們糾結,讓她們更糾結。保持一種舍不得,放不開的距離,會讓她們得到那種糾結的狀態而文藝起來,會達到兩人糾結再一起的終極糾結。
文藝女青年第二定律:文藝女青年對男人的興趣要遠遠超出男人的想象,但是好感主要來源於她自己的想象,而非男人本身。
她們對男人有著強烈的興趣,雖然很多時候她們對男人表現為高傲或者冷淡,那基本是她們自認為小眾所決定的,其實她們的文藝表象是來源於她們對於愛情這種千百年來催生瞭無數偉大文學作品,近年來催生瞭無數流行歌曲,無數網絡柔情小文的渴望。但她們比較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早上三變,晚上四變,是為朝三暮四。
文藝女青年第三定律:文藝是相對的,女青年是絕對的。
文藝隻是表象,女青年才是本質。文藝隻是一種愛好或者是生活方式,文藝隻不過把女青年都具有的敏感、細膩、感性等等特性做瞭相對放大。所以,文藝女青年也是女青年,總有一天,她們會轉變自己的屬性,走向人生的另一個階段---賢妻良母,或者是勾引小男生的怪阿姨,或者是成熟的事業女性。那時,當她們回首文藝的歲月,會把之前的一個個悲傷或快樂的感情故事總結為正確的時間遇到錯誤的人,我們男性也不要為自己的失敗而懊惱,因為,我們至少在某個文藝女青年心中的某段鮮為人知的故事裡永垂不朽瞭。
例子:
大觀園的平均文化水平,不是一般的高。最命苦的小妾香菱,學詩成癡,張口能誦;最世俗的管傢奶奶鳳姐,參與聯句,脫口就是一句“一夜北風緊”,應時對景,平實大氣。但是,香菱和鳳姐都算不上文藝女青年,她們身上的氣質屬性不對。就是博學如寶釵,也不能歸入女文青的隊伍。文不文藝,不取決於你是不是讀過些詩詞歌賦、有一點文字功底,和學識、素養也不完全呈正相關。
據說,奶茶劉若英是有文藝氣質的,博客女王徐靜蕾是有文藝氣質的。我要是說,《紅樓夢》裡,黛玉有文藝氣質,妙玉有文藝氣質,估計也沒人反對。這個文藝氣質,基本上能意會,但言傳就有點兒難。如果不用氣質這種玄虛的詞的話,它應該是這樣一些生存環境和行為習慣的總成:文藝女青年一般物質生活豐裕,不愁衣食,沒什麼生活壓力和負擔,不用擔待一傢大小的吃喝拉撒,有條件也傾向於放任自己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鳳姐文藝不起來,倒不全是因為她識字有限,是上上下下等著她操心的事太多,她實在沒空文藝。探春能詩,且雅擅書法,寶釵更是才高學富的全能型選手,但她們的氣質中都欠瞭一點兒“飄”,你可以把它理解為飄逸、飄忽、輕飄或者其他和飄有關的詞組。總之,文藝女青年中鮮見擼胳膊挽袖子的務實派。雖然文藝女青年通常很樂意自承是美女、才女、精英女,可不是所有的後者,都跟前者重疊。寶姐姐、三妹妹都太“人間”瞭。文藝女青年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糞土金錢富貴的不多,愛慕豪宅美飾的不少,但最好別讓她們自己動手,遠離煙火灶臺,米貴油賤,才有文藝的空閑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