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屌絲”

2016-08-13 17:50:05

屈原投江,劉禪投降,梵高投命,李白投劾。這些投字輩的難兄難弟們,身世各不相同,卻都有著難以訴說的痛楚,歷史賦予他們不同的命運,我們卻要給他們相同的名字——屌絲。

屌絲是任何人

這個源於百度貼吧的熱詞,一夜之間功成名就, 成為新興網絡文化的代表。有好事者企圖將屌絲具象化:“他們沒錢、沒背景、沒未來,在‘高帥富’面前,隻有跪的命,鼓足勇氣與‘女神’搭訕,換來的隻是一 句‘呵呵’。”人們對於屌絲身份的認同似乎源於這個時代的特征——貧富分化,心態失衡。

美國作傢梭羅曾經說過:“如果人們都除掉瞭衣衫,將能多大限度地保持他們的相關身份,這真是一個趣味話題啊!在人人都沒穿衣的情形下,你能否在任何一群文明人之中,肯定地辨別出誰屬於最受尊敬的階級呢?”

讓我們也除掉屌絲的衣衫,看看它的究竟:它不是某一類人的群像,而是一種心態,一種階段性的遭遇,對於不同的人而言,這個階段可能一時,也可能一世,但無論長短,彼時的你便是屌絲;它也不是我們這個 時代特有的產物,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總有無奈,縱觀歷史,人類社會的屌絲心態一直都在。

隱伴於歷史的屌絲們

在未曾有網絡、未曾有貼吧微博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看不到關於屌絲或相近現象的文字記載,也無從得知每個時代的庶民心態,隻能從那些廣為人知的歷史人物身上挖掘屌絲存在的證據。

盡管屈原投江跳出瞭端午節,但也難掩他一生終不得志的屌絲身份。他有才情、有韜略、有抱負,奈何情商平平,難以在爾虞我詐的政治舞臺上安身立命。他空有一腔報國熱忱,無處施展,最終在國破傢亡的悲劇中變作奇幻華美的楚辭隨著汨羅江水向東而去。

劉禪做人做到皇帝的份上,可算是“高帥富”到 瞭頭,然而終究是亡國之君,無奈被後人諷為“扶不起的阿鬥”。劉禪善用權謀、憂國憂民,他結束瞭勞民傷財的伐魏之戰,還耕於民,於亂世中穩坐江山 41 年,終降魏以換民安,得以善終。歷史總以成敗論英雄,心懷西蜀的劉禪生於亂世、臨危繼位,雖看不到一統天下的希望,於民於己卻也算有所交代。

“詩仙”李白遊遍神州,把酒留詩千餘首,滋養 後人。看似飄然灑脫的一生,實則難脫凡骨。他先是求仙問道,後又倚劍江湖、結交權貴以求仕途,直至不惑之年方獲一官半職,僅三年又辭官而去。李白雖有著令 後人仰視的文學成就,然而卻一直壯志未酬,隻能以《臨終歌》哭訴自己屌絲的一生。

梵高用命途多舛的一生完整詮釋瞭屌絲的內涵。做工被老板炒,求婚被女神拒,傳道被教會辭,走投無路之下,隻好以作畫抒解心中哀怨。梵高一生執著於淳樸自然的筆觸,他的情懷無法被世人所理解,潦倒終身,隻得弟弟一人疼愛。

看看這些隱伴於歷史的屌絲們,無論衣衫華麗抑 或破舊,都被各自的時代所壓抑。再看看近代中國,內憂外患之下,許多偉大的屌絲都在苦苦求索:魯迅棄醫從文,為國號脈,知病因而無藥可下,終懷憾而去;梅 蘭芳生不逢時,正值藝術巔峰期,卻知音難尋,隻得急流勇退,空放青春。但無論怎樣,他們仍在無奈中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即便是看不到希望的人生亦可因此而充 實。

我們有瞭鏡子

屌絲是一種常伴於歷史的心態集合,隨著社會的變遷而不斷演進,並且通過每個時代特有的方式滲透出來。以往的歷史沒有給它過多展示自我的機會,因此我們隻能從名人中窺得一斑。

而在今天,千年隱伴的屌絲能夠突然爆發,並以極端熱烈的方式引起全社會的熱議,完全有賴於網絡的力量。網絡給瞭我們所有人平等表現自己的舞臺,庶民思想的自由碰撞最終形成瞭新興網絡文化——它是一面 鏡子,照出瞭我們這個時代的氣息,也照出瞭每個人心中的脆弱與堅強。屌絲隻是一個符號,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必將被其他熱詞所取代,但新興網絡文化的使命不會就此消亡,它仍舊在其發源地——貼吧(或微博)中不斷地孕育著,然後適時地爆發,以最強烈的手法向我們展示著所有細節——能在歷史中看見自己,真好。

屌絲逆襲

屌絲這個標簽,充滿瞭誘人的氣息,有人把它當作墮落的借口,獲得短暫的舒適與安寧,有人則不斷努力,超越瞭它們。世界總存在著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當原先的“矮窮醜”經過涅槃、奮鬥,最終完成翻盤,邁入成功殿堂,小人物變成為瞭大人物,就有瞭所謂的“屌絲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