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熱

2016-08-13 17:49:11

每隔一陣子,社會總會冒出一種“熱”來,以證明其欣欣向榮的活力。

眾所周知,這種“熱”非常有意思——不管是正面的還是畸形的,起碼代表著一種文化,比如說之前的超女熱,趕場的特別多,大街小巷都是他們的美妙歌嚎,還有瘋狂歌迷的四處拉票,甚至還有漂亮女粉絲為瞭拉票跑到男宿舍樓掃蕩的現象(我當年就給掃瞭一回,花瞭一元錢),很有一種歌舞升平的感覺。

又比如說幾年前的博客熱(現在是微博),所謂的自主化媒體,全民皆博,上到八十,下到近八,都來談談理想說說思想發發狂想,熱鬧得一塌糊塗,不亦悅乎。

除此之外,類似的還有還珠熱、穿越熱,更早的還有文化熱、抵日熱,總之是五花八門、分外妖嬈、百花齊放、精彩不斷……

如你所知,以上所例舉的熱都已經退燒。也就是說,不管有多熱,總會有長江後熱推前熱的時候,重點是謝幕那天,我們那些被熱過的人,回想起當年的所作所為,還有沒有一種平常心,抑或是遮遮掩掩,生怕世人知曉。

近段時間,國內刮起瞭一陣相親熱潮,相親的形式有很多種,最火的莫過於電視相親,從《我們約會吧》到《非誠勿擾》,再到《為愛向前沖》,《百裡挑一》等等,收視率最高的時候直逼國內第一收視欄目——央視的天氣預報,大有君臨天下的感覺。

這些特色各一、環節類似的節目還衍生出來瞭一系列的新詞匯,比如說高富帥,白富美。也因此走紅瞭幾個主持嘉賓,比如說碎牙孟飛、光頭樂嘉。更是讓一些不少的癡男靚女(來賓)一夜成名,成為各大媒體或餐桌禮儀的八卦頭條。

除瞭上電視高調相親之外,低調一些的線下活動也是五花八門,頗有看點:從千人白領齊聚相親活動,到富豪遊艇誠征女友俱樂部,再到雙十一單身貴族party等等,個個都宣傳花俏,策劃獨到,套錢還套名,鬧情還鬧心......由此可見,我們有很多的朋友削尖瞭腦袋要攻打進婚姻的圍城裡,而且還必須是心中想要的那種城——這一點倒無可厚非,畢竟在城外太久瞭,容易寂寞,一個人在江湖裡漂久瞭,也容易孤獨。與其一個人孤獨和寂寞到老,倒不如拉多一個人作伴,人生漫漫路,即便沒走到盡頭,走一段算一段吧。

那天坐地鐵,在手機上讀到一則新聞,說廣東省目前的大齡剩女有200萬人口,其中廣州有60萬。也就是說,大概每30個廣州人裡就有一位剩女。對於這一結論,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有深刻體會,周圍隨便一抓一大把都是光棍妹兒——光棍當然也不會少,至於抓著抓著的同時自己也一不小心就變成瞭光棍也難說。

我有一個女性朋友,從大學一直剩到現在,當然期間也有過一些短暫的插曲,有火花沒給燎原,故而始終沒進圍城。眼看就要奔三瞭,剩也剩瞭七年之癢,加上傢裡人從焦急萬分到心灰意冷再到萬分焦急瞭幾個回合瞭。無奈之下,她跑去算命(在此之前,我一直以為她是一個骨子裡的唯物主義者),都說某個地方準,結果就跑過去瞭,找到那地,還沒坐下,人傢就說:這位女士今年芳齡不到30,是來問姻緣的。

她頓時給雷住瞭,立馬坐定掏錢。隨後就給雲裡霧裡地忽悠瞭一堆,有些對有些錯的離譜。她卻盡挑對的來信,信得踏踏實實,給瞭尾款,歡快離去,臨走前虔誠萬分地說要是進城瞭,下次一定回來還願。

比起這位朋友的算命,我另外一個朋友的做法倒是更為靠譜,那就是去相親。其實去相親挺有意思的,這方面我還是有一些發言權的,畢竟有過親身體驗,而且還是以第三者的身份——當然這裡的第三者指的是旁觀者。

記得不久前的一次,我再次被朋友拉去相親,把關兼保鏢。朋友是我高中的同學,差點做成戀人,後來沒做成,就成瞭好友。相親的那天晚上,我們來到一個裝潢精致的西餐廳,燈光、音樂、氛圍營造等組合拳都非常靠譜,朋友的相親對象(都是某婚慶網上登記的)如期而至,第一眼看去打扮還可以,年齡相仿,等一坐上來,我頓時就給石化瞭——哇噻!原來是我大學同學啊!頓覺這個世界太小瞭,相親立馬變成瞭歡快的老同學聚會。所幸後來,我朋友跟同學硬是湊成瞭一對,閃電結婚,如今育有一女。

當然,相親也不是都這麼順利且浪漫的。電影《非誠勿擾》裡吐血的相親劇情暫且不說,就說前不久的一個新聞吧:某男女電視牽手成功,之後拍拖,男同志送瞭女同志一寶馬,結果後來生米沒煮成熟飯,最要命的是女同志還拒絕歸還寶馬,說是戀愛期間的合理贈品,於是男同志一怒之下告上瞭法庭,弄得滿城風雨,雞飛蛋打,更有好事者把此個案升華到現代拜金女戀愛價值觀低俗的高度去,一棍子打死瞭很多剩女,所謂拍案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