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觀《異次元駭客》有感

2016-08-13 17:54:57

周末看瞭一部好電影,《異次元駭客》,看完之後,心理堵得荒,突然間有一種恐怖的感覺,就好像《楚門的世界》裡面的楚門,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一連幾天,我都懷疑身邊的一切,不知道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擬。於是我一連看瞭《黑客帝國》和《盜夢空間》,之後我更加迷惑瞭,今天靜下心來,我想談談自己的想法。

在這之前,我想談談以前從事的職業,是程序員。很感謝程序員帶給我遠遠超過單純程序員的思考,不僅僅是關於程序設計的理論,更多的是一種無名的思緒。程序沒有感情,它隻會按照設計者的邏輯去執行,也就是說,它的未來是已經決定瞭的,不可改變。當我逐漸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我突然發現瞭一個可怕的事實:我們大多數人,好像都是一個個的程序,自呱呱墜地,就按照已經設定好的路線,一直走下去,在某個選擇的路口,就好像是程序,給你某個判斷值,就會選擇其中一條支路,上學,讀書,畢業,工作,結婚,生子,養子,終老,死亡。那一刻,我很害怕,我不知道我活著的意義,如果像棋子一樣去執行命令,那生命該是多麼無趣!於是,我開始想去做一些改變,我不想按照已經設定好的路線走,現在想想,也許是我的性格中有著對未知的渴望,對自由的熱愛。從那時開始,我總喜歡接觸一些批判的東西,一些小眾的電影,一些小眾的書籍,常常陷入思考,卻又常常更加迷惑,這很矛盾,也很迷茫,但這就是我,我必須承認。

好吧,或許有點離題瞭,但其實我想說的是:正是因為有瞭這些思考,我接觸到瞭更多的東西,譬如電影《異次元駭客》。電影的內容不去說瞭,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接下來我想說的是,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擬。我們用感覺來瞭解這個世界,所以,我們認為我們感知的一切是真實,但感覺真實嗎?如果有一臺超級計算機,用電信號告知你的大腦,無比“真實”的模擬人的感覺,讓你活在它的計算中,你還是認為這一切,你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是真實的嗎?當這樣思考下來,很快,我就陷入不可知論。這很不好,幸運的是,這部電影告訴瞭我,你認為你存在,那麼你就存在,你認為這是真實,那這就是真實,隻要你覺得你有意義。但這樣,跟過去的我有區別嗎?過去的我依然是這樣呀!有的,有區別。過去的我,隻是想改變一些已經安排好的路線,而現在,我開始更加全面的反思,你所接受的一切,是真的嗎?

我們的認識,是基於標簽的,是基於定義的。但,這個定義準確嗎?如果山有知覺,他會同意嗎?

古人說得真好:“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第一次看山是山,是因為我們心中有定義,你的感覺、知識告訴你那是山,當你某一天質疑“山”這個根深蒂固的概念的時候,也就是你要懷疑標簽的時候,就會問自己:為什麼我會認為它是山?誰告訴我的?他正確嗎?也許你會開始懷疑這個世界,你所認識的一切,你都會懷疑,到底什麼是正確,什麼是真實?最後,如果足夠幸運,到達最後的境界,所謂山,所謂水,它們就在那裡,你認為它們是什麼就是什麼。這就是所謂的物我兩忘吧。

所謂對錯,所謂是非,那是你的認知投射的結果,當你不將你的認知投射進去之後,或許就可以看見它本來的面貌。 這讓我更加心平氣和的看待一切,包括自己。以前的我,渴望成功,渴望功名利祿,所以給自己打上瞭許許多多的標簽,功利性的學習瞭許多東西,譬如成功學,時間管理,知識管理等等,但卻都以失敗告終,現在我慢慢明白,這些東西,或許是一個個很好的工具,但我卻隻用功利性的眼光看待它,就沒有真正的從本質上去瞭解這些工具的作用,那結果自然就是失敗的,我被工具所困,因為我的心已經功利。解決的方法,就是化解我的功利心,不用功利的眼光看待它,隻把他們當成工具,工具有好有壞,更多的是適合與否,既然如此,就不必執著於工具,重要的是自己。

絮絮叨叨的說瞭許多,呵呵,也許是無病呻吟瞭。 但,“我思故我在”,我希望我會一直這麼思考下去,追求心智的成長,始終是我的人生目標。希望,這個世界多一些,能思考,能懷疑的人,少一些渾渾噩噩。

點評:stonebysea以程序員的思維給我們展示瞭這個還在思考的世界對於我們人類的意義,這讓我想到菲茨傑拉德的俏皮話:“第一個發明知覺的人是犯瞭滔天大罪!”正如在片子開頭那個瘋狂的科學傢老頭臨死前的遺言:“如果可能,我真希望自己一無所知。” 看這樣的片子很容易讓人走向兩端:一端是因為看透瞭人世虛幻而不再求進取,得過且過,及時行樂;一端是因為看透瞭人世虛幻所以珍惜現世,即使知道一切會消失也還是會努力。後者很難,但我還是非常樂意去做個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