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55:23
盡可能多的聲音被你遭遇和被你接受,你會愈發的安靜,你不再掙紮於尋找和辨別,真相自然出現在那裡。
譬如那首“悲傷的天使”。
聽是一種共鳴(5月13日)
我們一直在追求聽到的話裡的意義,話外的含義。這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不是感知的,共鳴的過程。
你努力描繪說者所說的東西,將其具化如一幅場景,及故事。那你的心就閉塞瞭,不是如音樂般的共鳴和演奏,那你永遠臣服在別人造就的或是你大腦造就的圖像裡掙紮。
傾聽內心的共鳴,創造屬於你的內在的聲音。
看(5月13日)
人生不是一剎那的事情。於是,你的看到聽到也不是一剎那的事情。以一段時間,一個生命的長度去看你看到的,去聽你聽到的,真相自然在那裡。
一切的生命都在努力綻放,那你也需要用整個生命去聽去看。
知識不會讓你更強大,除非他沒有阻礙你認知這個世界的方式和過程。
面對生命要有面對生命的態度,你以剎那的瞬間態度去聽去看,或僅僅用你的一部分去感知,你也已經死亡,真相不在的生命已然死亡。
安靜的學習(5月13日)
知識堆積起來,成為你的經驗時,新的東西總是在被歸類,而不是在被認知。
於是,你想當然的,用信仰去消化一切知識或成為選擇知識的界限。
如果,你在用知識保護自己而不是靜心自我,利用已有的知識,當做借口阻礙我們面對新的一切事物,知識就是禁錮和障礙。
開始學習(5月20日,丁丁生日)
學習,我們通常將之歸納於舊的經驗中,進行分類,或是對於舊經驗的新的驗證。對與錯,需要與否,你總在比較你的過去的知識。
學習本是一個開放的態度,學習後你可以總結,學習前要學習全然的接受。學習如果是為瞭解決你曾經的困惑,而不是開啟一扇新的大門,那學習是記憶和經驗的延續,不是真正的學習。
何時開始學習(5月20日)
學習,是一個美妙的詞匯。
學習,是一個隨時隨地的事情,隻有開始,沒有結束。
但競爭心理,或是學習就為瞭驗證你已有的觀點,那學習就成瞭炫耀的資本,驗證的手段。
強迫學習未必是壞事,但強迫理解,而不是渴望、喜悅的理解,那學習將成為瞭你的噩夢。
學習成為你的恐懼的時候,其實學習並沒有開始。
學習不是收藏(5月20日)
知識成為概念,概念成為宗旨,宗旨決定行動。大多數的知識對你來講如此,你也樂此不疲循環這個過程,一種春種秋收的循環和累積你的生命。
而學習,更多的應該是,覺察周遭當下的不同,真實與你所想象的不同,與你看到聽到或曾經看到聽到的不同。
覺知而不是收藏知識。收藏傢不是藝術傢,前進跟知識無關,學習僅僅是讓你不退化。
學習不是為瞭知識(5月20日)
知識在時光裡改變自身的模樣,而一般來講,通常你隻有他當初的模樣。於是,似曾相識的知識總是一遍遍來到你的面前,要麼你拒絕,要麼你迷惑,要麼你不承認改變。於是,你內心的秩序崩塌瞭,人的品性也就不存在瞭。
知識成為你內心抽象的概念,當下就被粗暴的肢解和分類,那你的大腦隻是在重復和重新組合過去的記憶和經驗,生造瞭一個當下。
講知識從歷史裡解縛,將大腦的比較從心頭拿開,學習不再是為瞭知識,而是不停的瞭解“我”在當下的存在。
自由的學習(5月20日)
博學和權威是知識累計和被禁錮的范本。
知識成為經驗的總結時,就可能被總結和歸納,權威就產生瞭。
權威讓你相信別人的記憶,讓你忘記自我的學習,權威讓你覺得找到瞭捷徑。於是,你誦念著聖賢的經,學習可頌讀的生活,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應答。你變得博學瞭,但你已經不是你。
沒有恍然大悟的學習,你必被知識所累。
學習是否自由,影響你的自由,這是你自己的選擇。
不破不立(5月20日)
成熟總是另外一種禁錮,不被傷害、不畏懼傷害和不曾被傷害,是不同的境界。
愚弄人生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畏懼傷害,這樣你會奴役於權威與記憶,被恐懼管轄比被安全管轄更有效。
不畏懼傷害的你是強大的,耐受力基於你對自我的固化和堅強。
內心平靜,自我存在,付出愛與溫暖,你就不曾被傷害,沖突就變成外在的,內心靜心而充滿創造。
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