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難雙至、禍不單行”不是沒有道理的

2016-08-13 18:01:02


B1-B2 (同色)
B1-W1
B1-W2
B2-W1
B2-W2
W1-W2 (同色)

從上可見,不同色的概率是2/3!
*或者這樣理解:
先丟瞭任一隻,則在剩下的3隻襪子中不同色占2隻、同色占1隻。
第二隻丟失時,不同色的概率是2/3。

如果襪子的數量、款式、顏色、Size等條件越多,這種出錯的概率會更大!

基準(要求)變化時,情況也會發生改變. 這裡且舉"污水定律"作為例子吧.

◇污水定律:
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
如果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

有二杯酒和二杯污水,兩兩組合,可以得到酒的概率是多高?
隻有1/6!沒錯,確認是連20%都不到。夠低的吧?(請自行計算)

如果生產出的產品中含有“污水”(我們且稱之為錯誤因子),即使數量很少,
也足以造成巨大的破壞!特別是在無法確認數量、對象的前提下,
最好的辦法也隻是“開箱確認”、“追加雙重確認”等有限的手段。
如果涉及巨大的安全隱患,就隻能考慮召回、停產瞭。

同樣的,如果酒和污水的數量、組合的形式等條件越多,這種出錯的概率會更大!

◎結論:

做好比做錯更難,而且難得多建設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結出正果

◎在這裡有一些“如何降低設備故障的概率”啟示:

盡可能采用共通設計盡可能降低復雜度將各種要素互相隔離(隻須考慮確保任一要素的品質)

②建設比破壞難一萬倍以上

閱讀:《為什麼能人總栽在小人手裡? 》

李斯的那顆腦袋,連秦始皇都佩服,可偏偏卻丟在瞭趙高的手裡。
二人一比較,一個是博學的宰相、一個是沒有什麼學問的太監。
從學問上來講,李斯肯定比趙高好,
可為什麼偏偏是李斯栽在瞭趙高的手裡,而不是趙高栽在瞭李斯的手裡呢?
所以,如果你認為有能力就能成事,有能力就該被重用,
那麼,最好就好好讀一讀這段典故。

伍子胥和伯嚭,一個是赤膽忠心的大能人,一個是賣主求榮的小花臉,
在這二人中誰對吳王更忠心,想必大傢心裡都清楚。
可最終,為什 麼伍子胥被吳王賜瞭死,而伯嚭卻能一直活到吳國滅亡呢?
所以,如果你認為隻要有一顆熱血沸騰的忠心,
就應該享受到貴賓般的禮遇的話,那你可就大錯特錯瞭。

項羽和劉邦,無論是論能力,還是論威風,都應該是項羽遠遠地在劉邦之上。
即使是論人品,項羽也還不至於像劉邦那樣地無恥下流。
可不管我怎麼替項羽說好話,終歸還是改變不瞭歷史的真相。
一個八面威風的霸王,最終卻被一個近乎於無賴的小人給收拾瞭。
這一段典故,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要創業成功,不能光憑自身的本事,匹夫之勇是不可取的。
所以,假如你認為你的能力比他強,你就該做得比他好,
那也就大錯特錯瞭。既然,項羽敗給劉邦是應該的,
那麼,你一個大學生輸給一 個小學生,又有啥不應該呢?

這樣的典故,歷史上數不勝數。自古以來,歷朝歷代,
都會有能人栽在小人手裡的故事。可為什麼總是能人栽在小人的手裡,
而不是小人栽在能人的手裡呢?那是因為能人們往往都忙於做事業,
而小人們都擅長於害人。可在這天下,畢竟是成事難而壞事容易,
所以,最終往往都反而是小人扳倒能人,而不是能人消滅小人。
此正所謂:“九人種樹難,一人撥樹易。”九個人齊心合力地種樹,
都還不夠一個人撥的呢,更何況是以一對一亦或是以一對多瞭呢?
所以,要想真正創業成功,不但要學會種樹,還要同時學會防止別人撥樹。
假如你隻會種樹,而不會防備那些專門喜歡撥他人之樹的小人的話,
你的創業也肯定難以成功。而缺少對付小人的能力,
總以為自己高高在上、以至於對小人不屑一顧,
則是那些栽在小人手裡的能人們的共同悲哀瞭!

⇒如何突破上面這種困局呢?歡迎討論。

◎啟示:

建設比破壞難(一萬倍都不止吧?)“防止破壞”也是一種建設行為,這種行為也比“破壞”本身要難得多當破壞的因素太多、破壞力太強時,“防止破壞”甚至比“重新建設”還要困難突然之間明白瞭為什麼說“創業容易守業難”吧?


或有人會問:攻城與守城,為什麼攻城一方傷亡更大呢?顯然是因為攻城更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