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行漸遠的自我

2016-08-13 18:01:38

千年(nankaicaibo#163.com)的投稿。

已經忘記有多久,沒有靜靜的沉下心來,讀一本不那麼功利的書瞭。小說、雜文、抑或自傳、哲學、甚至佛法,這些對日常工作以及個人財務沒有直接關聯的文字,在我的腦海裡都已經模糊瞭好久好久。

三天的假期,終於能借助外力停下凌亂的腳步,停下我執著於那些不自知的花花綠綠,好好的思考自己,思考生活的本質。

生活的不快樂,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對事物太挑剔,總是內心太執著的外在表象。就如這次我選購的黑莓手機,我為何如此執著於手機的外表而放棄瞭蘋果、安卓的內在的強大呢?為瞭滿足外在的表象虛榮,就要承受手機內在無法滿足各種智能軟件強大功能的應用需求呢?這是不是一種愚蠢的執著?

還有我執著IPAD2,在享受其快速的開機速度和便捷的軟件應用的同時,卻執著於其喪失瞭鍵盤的輸入便利。這使得我一直要為其追求一款無比好用的藍牙無線鍵盤,但使用起來仍沒有達到普通電腦的流暢體驗。我如此執著的目的是什麼呢?是嫌筆記本開機太慢而為瞭給空虛的內心一個交代寄托,而尋找替代品IPAD2嗎?即便找到瞭這個完美的替代品又能怎樣呢?我要用它來實現怎樣的目的?僅僅是其簡單的界面和開機速度的提升麼?

執著於過程、工具還有途徑,而忘記瞭自己的目的和終點。就像佛說,開始渡船的時候,人們都知道終點是彼岸,但是到瞭船上,每個人都執著於船本身,而忘記瞭岸。這用來比喻修行佛法的人,都往往執迷於佛法,而忽視瞭佛法背後的本質:放下。

放不下工具,就達不到終點。

由於已有兩次重大手術的經歷,這使得我比任何人都害怕虛度時光。於是總是想讓自己忙起來,不要閑著,不要做無謂的浪費。但其實我並不知道怎樣利用時光才能更有效。在不知道更有效的方法之前,我的焦急和向外不斷的執著抓取,是一種對時光和生命更大的浪費與犧牲。

在這種盲目而焦急的心態影響下,養成瞭我思維發散的壞習慣。經常有新的想法和沖動也經常有更新的想法來駁倒舊的。計劃常常趕不上自己的變化,弄得自己每天浮浮躁躁,做事也沒有瞭堅持的精神。所以更多時候,我都寄希望於外力的驅動來讓自己忙起來,不要閑,否則我會完全無所適從。

有時,我能夠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有時,我卻又極度的懷疑自己的選擇和判斷是否錯瞭?在畢業後的第三年,我和其他同學一樣做瞭房奴,那時, 我堅定的認為自己的決策是無敵的英明神武。然而今日,背負著房貸壓力、傢庭壓力和即將到來的孩子壓力,我那年輕時的夢想,卻離我漸行漸遠瞭。四下裡張望,周遭的同事同學無不如此:不是處於失去夢想後的失落狀態,就是處於失落夢想後已經適應瞭的麻木狀態。

難道成熟的標志就是夢想隻存在於回憶裡?難道如果你每天還把夢想當做前行的方向,那就說明你還沒有真正的成熟?

既想要屬於自己的房子,又想要屬於自己的夢想事業,其實眼前的困境與迷惘,根源隻在我們自己的內心:想要的太多,於是於紛繁迷亂中忘記瞭我們出發時的真正目的。

真希望這個世界上能出一大批喬佈斯來,因為絕大多數人在絕大多數的時間裡,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所以喬佈斯的蘋果就成功瞭。因為他成功的給消費者塑造瞭這麼一個形象:你不用思考,你需要的就是我,你買我就可以瞭。

但可惜,不用思考的快樂是短暫的。因為當我們都滿足瞭蘋果帶給我們的驚訝之後,隨之而來的,是我們更加膨脹的欲望和需求,轉念之間,我們又會陷入被欲望驅使下的向外抓取狀態,很容易,我們會因失望而不再快樂。

要找回我們出發時的真正目的,就要解決掉內心不斷膨脹抓取的欲望。要審視這欲望,就要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我是為誰而活?

記得18歲之前,我們都覺得自己真的不快樂。終日讀書熬夜題海戰術,背負中考高考的沉重壓力無法自拔。那時的我們覺得,世界上最無辜最鬱悶的人就是學生。整日做著無意義且永遠不可能用到的數理化難題,背著不知何年才能出國和外國人真正對話用到的中式英文,日日夜夜羨慕著那些瀟灑自由的大學生和可以自由支配個人收入及消費的白領們。

但當我們真正脫離高考之苦,進入大學校門之後,我們卻一下子迷失瞭。人生沒有瞭目標,沒有瞭方向,徹底陷入瞭迷茫的困境。四年大學,渾渾噩噩者何其之多。四年大學,想念留戀高中校園的純真簡單生活者何其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