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8:00:50
有一個精神病人,以為自己是一隻蘑菇,於是他每天都撐著一把傘蹲在房間的墻角裡,不吃也不喝,像一隻真正的蘑菇一樣。
心理醫生想瞭一個辦法。有一天,心理醫生也撐瞭一把傘,蹲坐在瞭病人的旁邊,病人很奇怪的問:你是誰呀?醫生回答:我也是一隻蘑菇呀。病人點點頭,繼續做他的蘑菇。
過瞭一會兒,醫生站瞭起來,在房間裡走來走去,病人就問他:你不是蘑菇麼,怎麼可以走來走去?
醫生回答說:蘑菇當然可以走來走去啦!病人覺得有道理,就也站起來走走。
又過瞭一會兒,醫生拿出瞭一個漢堡開始吃,病人又問:你不是蘑菇麼,怎麼可以吃東西?醫生理直氣壯地回答:蘑菇當然也可以吃東西啦。病人覺得很對,於是也開始吃東西。
……
幾個星期以後,這個病人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瞭,雖然,他還是覺得自己是一隻蘑菇。
其實…… 一個人可以帶著過去的創傷繼續,隻要他把悲傷放在心裡的一個圈圈裡,不要讓苦痛浸染瞭他的整個生命,他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快樂的生活。當一個人悲傷得難以自持的時候,也許,他不需要太多的勸解和安慰,訓戒和指明。他需要的,隻是能有一個在他身邊蹲下來,陪他做一隻蘑菇。
我可以蹲下來,陪你做一隻蘑菇。我願意分擔你的不快樂,隻是當你的世界下雨時單純的為你撐起一把傘。請你不要封閉自己的心,一個人承受那麼多。你知道的。隻要你睜開眼,你從來都不是一個人。我是你的蘑菇…也希望在我無助的時候,你能蹲下來,陪我一起做一朵蘑菇。
(一)成長的寓言:做一棵永遠成長的蘋果樹
一棵蘋果樹,終於結果瞭。
第一年,它結瞭10個蘋果,9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對此,蘋果樹憤憤不平,於是自斷經脈,拒絕成長。第二年,它結瞭5個蘋果,4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哈哈,去年我得到瞭10%,今年得到20%!翻瞭一番。”這棵蘋果樹心理平衡瞭。
但是,它還可以這樣:繼續成長。譬如,第二年,它結瞭100個果子,被拿走90個,自己得到10個。
很可能,它被拿走99個,自己得到1個。但沒關系,它還可以繼續成長,第三年結1000個果子……
其實,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蘋果樹在成長!等蘋果樹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那些曾阻礙它成長的力量都會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長是最重要的。
【心理點評】
你是不是一個已自斷經脈的打工族?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你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現實很快敲瞭你幾個悶棍,或許,你為單位做瞭大貢獻沒人重視;或許,隻得到口頭重視但卻得不到實惠;或許……總之,你覺得就像那棵蘋果樹,結出的果子自己隻享受到瞭很小一部分,與你的期望相差甚遠。
於是,你憤怒、你懊惱、你牢騷滿腹……最終,你決定不再那麼努力,讓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幾年過去後,你一反省,發現現在的你,已經沒有剛工作時的激情和才華瞭。
“老瞭,成熟瞭。”我們習慣這樣自嘲。但實質是,你已停止成長瞭。
這樣的故事,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
之所以犯這種錯誤,是因為我們忘記生命是一個歷程,是一個整體,我們覺得自己已經成長過瞭,現在是到該結果子的時候瞭。我們太過於在乎一時的得失,而忘記瞭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這不是金庸小說裡的自斷經脈。我們隨時可以放棄這樣做,繼續走向成長之路。
切記:如果你是一個打工族,遇到瞭不懂管理、野蠻管理或錯誤管理的上司或企業文化,那麼,提醒自己一下,千萬不要因為激憤和滿腹牢騷而自斷經脈。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做一棵永遠成長的蘋果樹,因為你的成長永遠比每個月拿多少錢重要。
(二)行動的寓言———螃蟹、貓頭鷹和蝙蝠
螃蟹、貓頭鷹和蝙蝠去上惡習補習班。數年過後,它們都順利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不過,螃蟹仍橫行,貓頭鷹仍白天睡覺晚上活動,蝙蝠仍倒懸。
【心理點評】
這個寓言故事,它的寓意很簡單:行動比知識重要。
用到心理健康中,這個寓言也發人深省。
心理學的知識堪稱博大精深。但是,再多再好的心理學知識也不能自動幫助一個人變得更健康。其實,我知道的一些學過多年心理學的人士,他們學心理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治自己,但學瞭這麼多年以後,他們的問題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