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的象征 秦始皇傳國玉璽下落如今在哪?

2016-08-20 22:13:30

  提及玉璽一詞,相信大傢都非常的熟悉,在古裝劇裡面,我們也常常能看到玉璽的出現,玉璽是權威的象征。據悉,玉璽出自秦始皇的手中,秦始皇死後便代代相傳,但經過搶奪和戰爭,傳國玉璽便失蹤瞭,傳國玉璽的下落也因此成為瞭一個謎團,今天小編為您收集瞭傳國玉璽的蹤跡,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玉璽圖片

  秦始皇傳國玉璽下落如今在哪?

  歷史上的玉璽是秦朝以後歷代帝王相傳的印璽。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後下令鐫造一枚皇帝玉璽,稱之為“天子璽”。據史書記載,此璽用陜西藍田白玉雕琢而成,方圓四寸,螭虎紐,一說龍魚鳳鳥紐。玉璽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從此,歷代帝王無不把傳國玉璽當作權力的重要象征,當作一統天下的象征,傳國玉璽是檢驗一個“帝王”是否正統的唯一標準。

  傳國玉璽據說是用著名的“和氏璧”制作的。這“和氏璧”可是古今罕有的絕世寶玉。後秦始皇得這寶玉,便用它造至高無上的玉璽,本來希望這個皇權的象征能夠世世代代在嬴姓子孫手中傳下去,永保江山。不料願望總是美好的,現實總是殘酷的。秦朝迅速滅亡,和氏璧造就的傳國玉璽也開始瞭顛沛流離的歷79程,並最終湮沒無聞,成為一大歷史謎團。

  能夠被歷史證實的是公元前206年的10月,劉邦率農民起義軍打到瞭咸陽灞上,秦王子嬰投降,將傳國玉璽獻給瞭劉邦。劉邦細心呵護著玉璽,並在西漢王朝建立後將它作為瞭新王朝的傳國玉璽。劉邦也希望玉璽能夠在劉傢世世傳受,將它稱作“漢傳國璽”或“漢傳國寶”。傳國玉璽珍藏在長樂宮。

  西漢末,王莽篡權。他要改朝登基,需要玉璽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當時玉璽由他的姑姑,漢孝元太後王政君掌管著。王政君對劉傢的感情比對王傢要深,就是不交出玉璽。最後王莽命弟弟、安陽侯王舜逼老太後交出玉璽。王舜撂下瞭狠話,說這玉璽是不交也得交瞭。王政君早先對王莽等人印象很好,現在感覺被虛偽的侄子給騙瞭,哭罵著將玉璽擲到地上。王舜慌忙將玉璽撿起來,可惜玉璽還是被摔掉瞭一角,不完整瞭。後來,雖然王莽等人用黃金將缺角給補上瞭,但是玉璽還是留下瞭瑕痕。

  秦始皇玉璽到底去哪兒瞭呢?

  王莽的新朝政權垮臺時,傳國玉璽就在王莽的屍體身上。亂軍搶到傳國玉璽,獻給瞭綠林起義軍擁立的更始帝劉玄。劉玄後來被赤眉軍打敗,傳國玉璽一度成為赤眉軍擁立的小皇帝劉盆子的玉璽。

  劉盆子後來也失敗瞭,投降建立東漢的劉秀。傳國玉璽重新成為瞭漢朝的玉璽,從劉秀開始,一直在東漢諸帝手中流傳。洛陽的東漢宮廷小心翼翼地保存著傳國玉璽,生怕出一點紕漏。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何進、袁紹等人武裝誅殺十常侍的時候,太監們裹挾著漢少帝倉皇出逃,來不及帶走玉璽。等血腥鎮壓平定後,宮中查點寶物,發現玉璽不見瞭!

  十餘年後,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洛陽再次招來血光之災。董卓戰敗西逃,放火焚燒瞭洛陽宮廷。最先突入洛陽的孫堅部在救火的時候,於洛陽城南甄宮井中打撈出一宮女屍體。宮女頸下赫然懸掛著傳國玉璽。孫堅視之為吉祥之兆,有心將玉璽占為己有。不料孫堅軍中有人將此事告知瞭盟主袁紹。袁紹也想要這傳國玉璽,就又演出瞭好多幕大戲來。

  有人說袁紹立即扣漢光武帝劉秀的“標準像”。傳國玉璽在他手裡停留過嗎?押孫堅的妻子逼孫堅交出瞭玉璽;三國演義則說孫堅帶著玉璽返回長沙,在路上被和袁紹一夥的劉表截擊而死,後來玉璽落入袁術手中。不管怎麼說,袁紹也好,袁術也好,最後都被打著漢朝旗號的曹操給打敗瞭,傳國玉璽重新回到瞭漢獻帝的手裡。

  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位給自己,建立瞭曹魏。傳國玉璽自然順延成為曹魏的皇權象征。曹丕畫蛇添足,派人在傳國玉璽的肩部刻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三國一統於西晉,玉璽歸晉。西晉末年,中國北方陷入瞭所謂的“五胡亂華”時代,朝代更迭頻繁,動蕩不安。傳國玉璽開始瞭最為劇烈的顛沛流離。

  在這個階段,稱王稱霸的人很多,但玉璽隻有一個。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於是很多豪強梟雄自己私刻玉璽。比如東晉朝廷南逃後,就自刻瞭一個玉璽;此外還有西燕慕容永刻的玉璽、姚秦的玉璽等等。他們私造玉璽的“創意”得到瞭後世許多亂臣賊子和梟雄豪強的歡迎和效仿。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