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0 22:13:30
那玉璽留在建康,隨著東晉、南宋、南齊、南梁世代相傳。到瞭南梁時,建康發生瞭侯景之亂。侯景在壽陽起兵叛梁,最後攻占瞭首都,得到瞭玉璽。侯景很快被殺,叛亂被平定。但侯景任命的侍中兼平原太守趙思賢卻趁亂拿著玉璽潛逃到瞭廣陵,被一個叫郭元建的人搶走瞭玉璽。
郭將玉璽獻給瞭北齊的行臺辛術,辛術再轉獻給北齊朝廷。傳國玉璽遂為割據黃河中下遊的高氏所有。後來南陳取代瞭南梁,但是沒有傳國玉璽,怎麼辦?好辦,自己刻一個玉璽。於是玉璽越刻越多,每個割據政權都宣稱玉璽在自己手中,自己才是真命天子。
建德六年公元577年正月,北周武帝宇文邕滅亡北齊。傳國玉璽進入北周。四年後,外戚楊堅廢北周靜帝,建立隋朝。傳國玉璽成為隋朝的國寶,隋朝將傳國玉璽改稱為“受命璽”,所謂隋命天授。公元589年,陳朝滅亡,隋朝統一全國。那些私刻的傳國玉璽也就統統被隋朝沒收瞭。
後周太祖郭威登基時,曾遍尋傳國玉璽而不著,便刻瞭“皇帝神寶”等兩方印璽,聊作安慰。這兩方印璽一直到北宋都是皇權的象征。宋朝一直沒有放棄重新發現傳國玉璽的希望。宋哲宗紹聖三年(公元1096年),咸陽有個人叫段義。他聲稱自己在修房舍時從地下掘得“色綠如藍,溫潤而澤”、“背螭鈕五盤”的玉印就是失蹤多時的傳國玉璽,獻給朝廷。朝廷很重視,翰林學士蔡京等十三名官員認真考證,認定這是“真秦制傳國璽”。
但是關於這段記載宋史中也有很多紕漏,宋哲宗所得或許並非傳國玉璽。明清兩代,不時出現“發現傳國玉璽”的傳聞。但拿出來的玉璽都是附會仿造的贗品。這一時期的人們對傳國玉璽的態度大為改變,不像之前朝代那樣看重瞭。
至此傳國玉璽的下落成為瞭一個謎題。很多人都在尋找,但是至今還沒有傳出找到傳國玉璽的消息。這一謎題還將繼續困惑人們,考古學傢們也將在尋找玉璽的路上慢慢摸索。
延伸閱讀:
羋月是秦始皇的誰?羋月是秦始皇的奶奶?
歷史上的秦始皇是怎麼死的?揭秘秦始皇死亡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