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4 20:00:58
東晉時代,政治十分腐敗和昏暗。義熙十四年(公元 419年)底,劉裕縊死瞭晉安帝司馬德宗,改立司馬德宗的弟弟司馬德文為帝,一年半後,劉裕又迫使司馬德文禪位給自己。晉元熙二年(420)六月,劉裕正式稱帝,國號為宋,改元永初,定都建康,史稱宋武帝。武帝劉裕隻做瞭兩年皇帝,便駕崩瞭。不過,他的兒子宋文帝劉義隆在父親的基礎上,繼續推行瞭一些有利於人民的統治政策,終於出現瞭南北朝歷史上第一個小康局面——元嘉之治。
如果南朝可以一直保持這樣的強勢,那麼北伐滅瞭北魏統一中國,是件並不困難的事情,但是事情在後來發生瞭巨大的變化。
先是,元嘉三十年(公元 454年),宋文帝劉義隆被他的長子劉劭所殺,不久劉劭又被其三弟劉駿所殺,劉駿即位,為孝武帝。當時民間有歌謠說:“遙望建康城,小江逆流縈,前見子殺父,後見弟殺兄。”
劉氏傢族為瞭皇位的連番血戰,其實隻是為瞭歷史上一個超級的變態狂的登場,做瞭一個血色的鋪墊而已。
一個人將走進歷史的舞臺,這個人絕對是人類史上,獨一無二的惡魔。
劉子業即位
宋孝武帝劉駿於公元 464年駕崩,他的嫡長子劉子業即位,年號永光,劉子業即位時年僅十六歲。
對於這位仁兄,歷史上有兩本書清清楚楚地記載瞭其事跡,一本是梁朝沈約編著的廿四史之一的《宋書》,另一本是《資治通鑒》。
歷史記載中的劉子業,如果可以找出對他有稍許褒義的詞句的話,隻有《宋書》上記載的一句“帝少好講書,頗識古事,自造《世祖誄》及雜篇章,往往有辭采。”
至於別的方面,史書對他再無其他可以稱道的地方,劉子業隻在位一年不到,卻留下瞭一段非常令人惡心,作嘔和憤怒的歷史記載。
劉子業即位後,尚書蔡興宗親手捧著璽綬交給瞭劉子業。
在一般情況下,新任皇帝一定會跪在地上,大大悲痛一番,感嘆老爹為什麼這麼早死,留下兒子尚不可處理這麼多、這麼難的國傢事務,最後痛苦地大哭一場瞭事。
別管真的假的,過場應該是這樣的,況且死得那個可是親爹,不是後爹。
可是劉子業可完全沒有這種感覺,因為劉駿對這個兒子管教極嚴,動不動就罵他,而且還打他,這讓劉子業的心中恨透瞭這個老子。
所以,當劉子業接過玉璽後,臉上竟然拂過瞭一絲喜悅之情,大臣們看在眼裡都很氣憤,死瞭老爹,這位新主竟然毫不悲傷(《宋書》:“悖然無哀容”)。
可是大臣們的擔憂顯然是多餘的,因為他們很快就知道瞭這位新主子的脾氣,根本沒有時間為別人的事而感到氣憤,因為自己的命保得住保不住都是未知數。
劉子業除瞭不喜歡他的父親外,其實他也很不喜歡大臣,這些大臣在他的眼中,就好像是他小時候玩的娃娃,把娃娃的眼睛捅個石窟窿,再把他們撕成八塊他才高興呢。
所以,劉子業對待大臣們的殺戮開始瞭,《宋書》:“始猶難諸大臣及戴法興等,既殺法興,諸大臣莫不震懾……時帝兇悖日甚,誅殺相繼,內外百司,不保首領。”
整個南朝宋的政治體系中的無論是多麼重要的政府部門,隻要你做官,就有可能被殺,殺不殺你完全不是因為你有沒有罪,受賄不受賄,而是皇帝今天看你順不順眼,如果劉子業看你不順眼就一刀咔嚓瞭瞭事。
這是怎樣的一種場景,官員們整天提心吊膽地去上班,不知道哪天皇帝就會拿自己開刀。就算稱病呆在傢裡,也仍然不能夠擺脫死亡的命運,因為皇帝的記性不哩水,很有可能將你從傢裡掏出來,然後再咔嚓瞭。
所以,在劉子業當朝是沒什麼人願意當公務員的,因為在那時,公務員實在是個高危職業。
對待父王不敬也就罷瞭,對待大臣們狠毒也就罷瞭,劉子業竟然連自己的幾位先祖也不放在眼裡。
一日,劉子業抽風瞭,從來不來祖廟祭祀的他,竟然一時興起跑到瞭祖廟來。
他看到瞭祖廟中,竟然沒有歷代先王的繪像,便叫來瞭畫師,讓他們把高祖等人的遺容都畫下來然後掛在祖廟裡。
跟隨的大臣和妃子都以為自己聽錯瞭,他們都認為這太不可思議,一向不孝的劉子業怎麼突然對祖宗感興趣瞭,還要為他們畫像。
可是,大臣們不知道,劉子業給祖宗畫像實際是為瞭侮辱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