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5 20:00:30
沙漏又被稱為“沙鐘”,是我國古代就有的計量時間的儀器。沙漏的制造原理和漏刻沒有什麼區別,利用流沙的流動性,重力作用讓沙子從一個容器漏到另一個容器,根據數量計量時間。采用流沙來代替水,主要原因是北方的冬天非常寒冷,水很容易結冰。
1360年詹希元創制瞭“五輪沙漏”,這是古代非常著名的沙漏。沙池是漏鬥形狀,流沙從裡邊流到沙鬥裡,驅動沙鬥旁邊的初輪,初輪帶動瞭各級機械齒輪, 使得這些齒輪旋轉。最後一級齒輪又帶動中輪,中輪在水準 面上旋轉,它的軸心上有一根指針,這根指針在一個有刻線的儀器圓盤上轉動顯示時刻。這種顯示方法和 現代時鐘的表面結構機會完全相同,隻不過帶動時針旋轉的動力裝置不同。
另外,詹希元在中輪上添加設置瞭一個機械撥動裝置,非常巧妙的構思,這個裝置用來提醒兩個木人,他們站在五輪沙漏上擊鼓報時。每到一刻或整點的時候,兩個木人就會出來擊鼓,報告時刻。這種沙漏沒有任何輔助報時的天文儀器,變成獨立的機械性的時鐘結構。
現代的沙漏制作非常簡單,它已經從報時的功能退化到僅僅作為裝飾品,也許是沙漏在現代被賦予瞭太多的愛情含義,所以看到沙漏就想到浪漫,沙漏儼然成為愛情的代名詞。現代的沙漏多是透明的玻璃,各色的沙子來記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