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待富者是怎樣看病的?待富者也有受惠

2016-08-25 20:00:38

  每次看醫救病就要花上一大筆的而醫藥費,對於古代沒有的醫保的情況,待富者是怎麼看病的?下面就跟隨中國小編一起去瞭解下吧。

  《魏書》卷六記載,北魏顯文帝曾經發佈詔令:“朕思百姓病苦,民多非命……可宣告天下,民有病者,所在官司遣醫就傢診視,所需藥物任醫量給之。”後 來,魏宣武帝即位之後,又命太醫署,“於閑敝處別立一館,使京畿內外疾病之徒,咸令居住,嚴敕醫署,分師療治,考其能否而行賞罰”。顯而易見,這很有很可 能是歷史上最早的專門收治貧困患者的國立公費醫院。與北朝形成鮮明的對比,南朝齊同樣設有“六疾館”,專門收留那些沒有錢看病的窮苦百姓。

  唐朝時期,由政府創辦的“養病坊”與佛寺創辦的“悲田坊”共同存在,其性質都是免費收留窮苦病人的醫院,之後悲田坊由政府接辦,改稱為“養病坊”。籌辦此類醫院的宗旨就在於方便貧民就醫、緩和兄弟 矛盾與公費醫療制度,一直到元明時代還在延續。

  根據《唐會要》中的相關記載,這種收留貧苦病人的公費醫院,遍及每個州郡,經費主要在官田稅賦中支出。宋承唐制,繼續興辦這些專門為百姓提供最低醫療保障的醫院,完全由國傢公費負擔的稱為“安濟坊”,制度上要求每一個州縣都要有一本;除此之外還鼓勵私人集資籌辦慈善性的醫療機構,稱為“養濟院”,政府在 醫療人員與藥物供給等方面給予支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