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1 22:37:32
楊傢將是古代一個軍事傢族。而楊傢中造就不少英雄將領。例如楊業、楊延昭、楊文廣都是有名的武將。這個作為朝政的最得力的傢族,最後還誰把楊傢將最終逼入絕境的?帶著疑問,下面就跟隨中國小編一起去瞭解下吧。
耶律斜軫簡介
耶律是契丹的國姓,耶律斜軫的祖父耶律曷魯是契丹的建立者、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同族兄弟,耶律斜軫可謂是標準的根正苗紅。遼朝在繼承某些漢族王朝體制的基礎上,也結合契丹民族的文化,保留瞭大量本族固有的事物與活動。一些官位不高或是沒有官位的契丹人,仍需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單靠國傢的社會保障還難以過日子。或是由於恃才傲物,覺得如此小事不值得親自動手;或是出身貴族,身上還帶有一些嬌驕之氣;或是少不經事,心浮氣躁,耶律斜軫對待勞動生產十分懈怠。久而久之,不老實本分、不安分守己、不勤於勞動這樣的帽子就戴到瞭耶律斜軫的頭上。
因此,當契丹重臣蕭思溫在遼景宗面前舉薦耶律斜軫時,遼景宗脫口而出:“耶律斜軫?我聽說他舉止輕浮,恐怕難堪大用吧?”蕭思溫連忙解釋道:“別看他表面上放放蕩蕩,腹中的才華,可是不可估量的呢!”遼景宗既不想誤用一個庸才,更不想錯過一個人才,便拿起瞭調查研究這個武器。遼景宗召見耶律斜軫,詢問他對於一些時政問題的看法與建議,耶律斜軫對答如流,所提的條陳皆言之有物、切中時弊。遼景宗大喜,從此開始重用耶律斜軫。不久之後,遼景宗將蕭皇後的侄女嫁給耶律斜軫,又讓他節制西南面的各路軍隊,封他為南院大王。蕭皇後小名蕭燕燕,本名蕭綽,便是日後臨朝聽政的那位鼎鼎大名的蕭太後。
在與契丹國境接壤的河東地區,有一個叫作北漢的政權。五代時期,後漢的第二個皇帝後漢隱帝劉承佑與大將郭威產生矛盾,殺瞭郭威的傢人,郭威起兵造 反,最後奪得皇位,建立後周。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兄弟、後漢隱帝劉承佑的叔叔劉崇哪裡肯罷休,便也在太原稱帝,這就是北漢。北漢疆域狹小,國力衰弱,連 給宰相、節度使發的工資都低於平均水平。但北漢稱契丹為“叔皇帝”,依仗遼朝的勢力,茍延殘喘,困守一方。每當其它政權兵臨太原城下、北漢出現危險時,遼 朝總是派兵解圍。
到瞭宋朝建立後,北漢仰仗遼朝的威勢,繼續盤踞在山西地區,成為宋朝統一天下的一大障礙。等到宋朝 平定江南、西南地區後,宋太宗趙光義下定決心,發起對北漢的最後一戰,遂大舉發兵,直取太原,將太原四面包圍。北漢使者哭哭啼啼地請求契丹趕快發兵援救。 在宋太祖趙匡胤當政的時候,宋遼兩傢的關系趨於緩和。此次宋太宗攻打北漢,遼朝方面看出北漢在劫難逃,但又礙於多年的情面,不忍見死不救。專門負責與北漢 進行軍事聯系的耶律斜軫派兵南下增援。耶律斜軫對帶兵的將領反復強調:這次出兵,以虛張聲勢為主,盡量不要與宋軍發生正面沖突。能把宋軍嚇跑最好,不行的話就把部隊帶回來。
宋遼大戰
不料,帶兵將領的求戰欲望很高,註重從實戰出發,想學當年契丹的遼太宗耶律德光援救石敬瑭的舊事,也想來個千裡奔襲,出奇制勝。結果,宋遼雙方在石嶺關天險展開對戰,宋軍早有準備,占據瞭有利地形,遼軍敗退。耶律斜軫親自率軍在山口接應,萬箭齊發,宋軍撤退。
北漢滅亡後,宋太宗躊躇滿志,準備一鼓作氣,收復被契丹侵占的燕雲十六州。盡管宋軍是疲憊之師、連續作戰,但由於皇上禦駕親征、陣前督戰,因此兵士們雖然士氣不高卻都死力作戰。遼朝先前派去的幾路人馬全遭敗績。耶律斜軫與主帥耶律休哥一商量,決定采取誘敵深入的計策。果然,宋軍輕敵冒進,在高梁河陷入遼軍的包圍。耶律休哥、耶律斜軫、耶律沙三路兵馬前後突擊。這一仗,宋軍敗得很慘。來的時候,宋太宗是天子儀仗、好不威風,走的時候,宋太宗是坐著驢車、落荒而逃,大腿上還中瞭箭。
統和初年,遼景宗去世,年幼的遼聖宗繼位,蕭太後臨朝稱制,主管朝政。耶律斜軫作為太後的親戚,更受重用。一日,宮中都是一些宗室大臣和太後娘傢的人,蕭太後傷感地說道:“先皇壯年早逝,留下我們孤兒寡母,皇上年幼,朝事千頭萬緒,大臣人心各異,可叫我們如何是好?”耶律斜軫當即表態:“外面對宋朝的事,有我和休哥,太後不必擔心。這裡都是先皇時的老臣和太後您的臣子,我倒要看看誰敢有二心!”在耶律斜軫和一批宗室大臣的強力支持下,確立瞭蕭太後臨朝聽政的地位與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