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楊傢將最終逼入絕境的事誰?

2016-08-11 22:37:32

  一日,遼聖宗與諸將一同圍獵。耶律斜軫一直把馬落在遼聖宗的後面。遼聖宗感到奇怪,便問:“卿傢這是為何?”耶律斜軫說:“君臣之道,我不能走在陛下前面。”遼聖宗又問:“那在戰場上又該如何呢?”耶律斜軫答道:“戰場上生死搏殺,以克敵制勝為先,自然另當別論。”遼聖宗大笑,說道:“我們契丹人最重勇士,今日獵場之上,我們隻論兄弟,不論君臣!”遼聖宗讓耶律斜軫與自己並馬而行,還把自己禦用的“鐵胎弓”賜給瞭耶律斜軫。

  耶律斜軫的防區,正好對著河東之地,是宋遼交界的敏感地區。從宋滅北漢和挑起對遼戰事來看,耶律斜軫敏銳地意識到宋太宗一改宋太祖對遼朝的溫和政策,將會采取激烈的主動出擊手段。預感到瞭戰爭的苗頭,耶律斜軫開始積極準備,打探宋軍的情況,勘測有關地形。從兵士的口中,耶律斜軫常常聽到一個叫作“楊無敵”的名字。這便是新近歸降宋朝的大將楊繼業。深夜,耶律斜軫端詳著皇上禦賜的“鐵胎弓”,想著有朝一日要在戰場上會會這位“楊無敵”。

  宋太祖已經在南征北戰中平定瞭南方和西南,宋太宗若是想超越哥哥的功績,隻剩下對契丹開戰、奪回燕雲十六州這一條路。高梁河之戰更使得宋太宗迫不及待地打算報這一箭之仇,以找回面子。當他得知遼景宗去世,契丹由蕭太後臨朝主政的消息後,輕蔑地說道:“一個女人傢,能有多大見識呢!正是進兵的好時機。”此次大規模北伐,宋太宗精銳盡出,希望畢其功於一役,大軍分為左中右三路。三路的統帥都是開國名將。特別是左路軍,除瞭主帥潘美外,號稱“楊無敵”的楊繼業也正是在這一路。左路軍從山西的抗遼前線直接出兵,進展最為迅速,攻勢最為猛烈,宋太宗把最大的希望都寄托在瞭這一路。

  宋軍出兵後,取得瞭一些戰果。曹彬的中路大軍穩紮穩打,步步推進,逐漸逼近幽州,而潘美、楊繼業的左路軍更是連戰連捷,已經攻克瞭雲州。

  對於此次宋朝的大規模的北伐,遼朝上上下下在心理上是準備不足的,因此從情報的預判和初步的應對上來看,雜亂無章,毫無建樹。有的將領匆匆領兵應敵,結果損兵折將;有的守將死守城池,卻無力抵擋宋軍的鋒芒;甚至匆匆逃跑或就地投降的也大有人在。直到潘美攻克雲州後,遼朝內部才完成瞭兵馬的調集,逐漸開始反擊。

  前線作戰的總指揮是耶律休哥、耶律斜軫、耶律沙,依舊是在高梁河之戰中大破宋軍的原班人馬。耶律休哥坐鎮幽州,迎戰宋朝中路主帥曹彬;耶律斜軫主持西南防線,直接面對潘美、楊繼業;耶律沙率軍作為遊動部隊,或騷擾,或襲擊,或誘敵。

  三人一致認為:宋軍來勢洶洶,又旗開得勝,人數眾多,意圖速戰速決,進行大兵團的主力決戰,而本方主力尚在集結,兵力不足,不可硬拼。應發揮自己騎兵機動靈活的優勢,以小股部隊襲擾宋軍,並截斷宋軍的糧道。五代時期的後晉名臣桑維翰曾經提到,燕雲十六州是古時的燕地、趙地,隻有一些小土坡,總體上地勢平坦,於騎兵、步兵誰更有利,一目瞭然。

  耶律休哥以襲擾和夜襲的方式,斷瞭宋軍中路曹彬的糧道,曹彬擔心糧草不濟,於是移兵後撤,護衛軍需糧草。宋太宗接到曹彬後撤的奏報,急得飯都沒有吃完,急忙下令曹彬繼續前進,決不可放棄目前的大好局面。曹彬部沿著走過的道路,又興兵向前,這時,遼軍主力已經到達幽州,宋太宗就算再不情願,也隻得下令讓前線的軍隊撤退瞭。

  在西線,耶律斜軫與潘美、楊繼業的戰鬥也早已展開。按照宋軍的戰略設想,曹彬部正面進攻,直撲幽州,潘美、楊繼業則兵出雄州、代州、易州,再與曹彬在幽州城下會師,繼而兩路大軍合攻幽州。這一路兵馬將星雲集,攻勢兇猛,在三路大軍中進展最快,特別是楊繼業手下,有著當時宋朝手下為數不多的精銳騎兵,其攻勢如潮與中路曹彬的沉穩過頭、進取不足形成強烈對比。

  耶律斜軫因後續部隊尚未到達,沒有與宋軍正面大戰的資本,因此也采取瞭運動作戰、奔襲突擊的方式。山西北部地區是宋遼多年對峙的前線,契丹騎兵可以在一天之內直接突擊到宋朝境內。耶律斜軫決定攻其不備,趁著潘美的兵馬大舉向前,親率騎兵繞過宋軍主力,進攻宋軍後方,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