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31:02
神農朝:君主炎帝薑魁隗,立都陳倉城,公元前5008年-公元前4405年,紀元魁隗元年,以羊為神農朝的圖騰(人民幣上就有這個標志),立朝22位帝王。神農朝主要活動區域在今陜西、甘肅、寧夏、四川、貴州等地,而中原和華北的大部分地區仍由伏羲女媧後裔統治和管理著,隻是臣服於炎帝政權而已。當時雖然四方各氏族聯盟共尊炎帝,但各族團的管理方式仍各行其道。神農朝的發明和貢獻,除繼承瞭先朝所創立的一切德政外,在天文觀測方面又有瞭新的發展。在不周山首創六合歷法,使人們能夠準確地掌握季節交替的變化,適時安排生產和生活。神農朝不僅創造瞭農業和醫藥業,還創造瞭音樂業和商業等行業。神農朝發明瞭用犁耕地,把土地打成壟,在壟上種莊稼,使原始農業又跨上瞭一個新臺階,伴隨著農業的發展,男人和女人的分工逐漸明顯起來,女人逐漸退居二線,專門從事體力較輕的手工業和飼養業。隨著傢畜飼養業的增長,又出現瞭骨器加工業和陶器工藝作坊,在北方還出現瞭冶煉青銅武器的技術。神農朝采納瞭中原伏羲氏對婚姻制度進行改革的做法,規定本部落男子可以迎娶異部落女子,本部落女子也可以嫁給異部落的男子,傢庭以男人為主體,男主外,女主內,男女地位平等,這一男婚女嫁的新制度打破瞭數千年走婚的格局,男人的地位逐漸提高,女人的地位逐漸下降,社會制度開始由母系氏族制向父系氏族制轉化,族中後代一律從父計算世系,女人居從屬地位。女人結婚必須嫁到男方去,死後與夫同葬在男方墓地。神農朝最初的治國原則是:勞動者“各盡所能按需分配”,不分尊卑貴賤天下人人平等。可是到瞭第三任炎帝薑承時性質完全變瞭,族民開始兩極分化,有職有權者逐漸演變成貴族,許多普通族民漸漸淪落為窮人,於是階級出現瞭。神農朝首次出現瞭專門負責帝都和宮廷安全保衛工作的宮廷禁衛軍和部落自衛軍。神農朝的鼎盛時期統轄區域南至交趾(今越南中、北部地區),北至幽都(今北京市一帶),西至三危(今甘肅敦煌市東南三危山),東至暘谷(今東海沿岸地區),是遠古時代有文字記載的第一次大統一,東西南北大小數千個部落共尊炎帝神農氏,史稱“萬國共朝”。
軒轅朝:君主黃帝姬邦卉,立都涿鹿城,公元前4513年-公元前4053年,紀元帝芒元年,立朝前以熊為圖騰,立朝後以黃龍為軒轅朝的圖騰,立朝16位帝王,軒轅朝有十二姓子朝。軒轅朝的貢獻有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播百谷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修房屋、演陣法、分井田、定算數、鑄鼎鑊,發明瞭圖形文字。當時神農朝的陶書是符號文字,這種符號文字至軒轅朝時期便明令廢除瞭,黃帝推廣和使用象形文字和甲骨文,禁止使用前朝文字,符號文字便逐漸失傳瞭。
少昊朝:君主白帝已鷙,立都空桑城,公元前4053年-公元前3790年,紀元鳳凰元年,以白鳳和赤凰為少昊朝的圖騰,立朝7位帝王。少昊朝自稱“鳳凰的傳人”為東夷族建立的政權,其圖騰由鳥圖騰發展為“鳳圖騰”,與“龍圖騰”相互對應,形成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龍鳳文化”。“鳳圖騰”的性質也與“龍圖騰”一樣,均為少昊朝時的大部落兼並原始小部落之後、抽取各小部落原始圖騰特征而合成的大圖騰。“龍鳳圖騰”的出現,是歷史的必然,原始部落時期,部落首領靠血緣關系維持統治,而到瞭少昊朝時代,部落聯盟或邦國形成,僅靠血緣關系已不能維持統治,於是超脫血緣關系的文化象征——圖騰標志,便顯示出巨大的凝聚作用瞭。
顓頊朝:君主黑帝姬乾荒,立都空桑城,公元前3790年-公元前3380年,紀元高陽元年,以黑龍和玄鳳為顓頊朝的圖騰,立朝12位帝王。顓頊朝在姬乾荒登基帝位後,進行瞭宗教、歷法、民事、農業等一系列改革。顓頊朝進行的“宗教改革”,涉及到少昊、九黎、蚩尤、三苗等族團,族團的分化以及各族之間鬥爭和居地的遷徙等,導致瞭關系的復雜化。宗教意識領域發生的混亂與社會的急劇變革相適應,各族團之間的鬥爭和融合,對意識形態產生瞭深刻影響。當時社會處於一個極度的變革時期,被軒轅朝征服的九黎族,到顓頊朝時,仍信奉巫教,雜拜鬼神,民神雜糅、信仰混亂,無論大小事務,都要用占卜來決定;傢傢都供養著巫師,社會財富大都耗用在祭祀上;有頭腦的能人得不到重用,即所謂“九黎亂德”。 黑帝姬乾荒毅然采取革命行動,禁絕巫教,戰勝和征服瞭九黎,強令他們順從顓頊朝的教化。顓頊朝最大的歷史貢獻,是以科學手段戰勝社會上的迷信觀念,《周書》稱之為“絕地天通”。姬乾荒取得盟主地位以後,便讓兩個兒子掌握大權:老大“重”擔任南正,管理觀天事務,把巫史們的權力奪過來;老二“黎”擔任火正,管理地面事務,特別是核定歷法,宣佈農時。天上事與地上事分開以後,許多落後的迷信活動,就失去瞭市場,全國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開始走向正規。這次宗教改革加速瞭社會分化,巫師階層出現,神權成為特權,宗教信仰規范化,促進瞭社會進步。促進瞭族與族之間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