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打擊日寇的戰術有哪些?

2016-08-13 14:34:18

  在抗日戰爭中,我國兩黨精明的戰術體系,把日寇打得團團轉。而當時結合我我國地方性的地理,發明瞭前所未有的戰術來抵抗日軍的簽約,那麼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打擊日寇的戰術有哪些?帶著疑問,下面就跟隨中國小小編一起看看吧。 

  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打擊日寇的戰術有哪些?

  正面防禦戰,遊擊戰、運動戰、伏擊戰、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圍城打援、破擊戰、攻城戰、包圍戰。

  正面防禦戰

  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初期抗戰,雖然有許多失誤,即國民黨存在僥幸心理,企圖依靠國聯,從而執行片面抗戰路線和消極防禦作戰,加上國民黨軍隊思想混亂,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瞭許多本來可以避免的損失,但它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仍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發揮瞭極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國民黨正面戰場是抗日的主力,國民政府組織瞭一系列的大規模會戰。如淞滬戰役、晉北忻口戰役、徐州和武漢的戰役,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是中國抗日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由於正面戰場的頑強抵抗,粉碎瞭日本帝國主義3個月滅亡中國的戰略計劃“速戰速決 ” 的方針。消耗瞭日本的軍事、經濟實力, 使其陷入長期戰爭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軍兵力分散,戰線延長,為戰略相持階段的到來,起瞭決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敵後戰場的開辟,為敵後遊擊戰爭創造瞭有利條件。

  第四、國民黨中愛國官兵的抗戰英雄業績,振奮瞭民族精神,大長瞭中華民族的志氣,促進瞭全國的團結和進步,堅定瞭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念。

  第五、喚起瞭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擴大瞭中國抗戰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第六、掩護瞭西南抗戰基地的營建,為領導機構和沿江、沿海工廠、學校、科研機構的內遷爭取瞭時間,為中國長期抗戰創造瞭有利條件。

  遊擊戰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期間創造性地發展瞭遊擊戰的理論和原則,主要有:

  遊擊戰隻適用於人民戰爭,不適用於反人民的戰爭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是遊擊戰的基本原則;

  以襲擊為主的進攻,是遊擊戰的基本作戰形式;

  革命根據地,又叫 敵後根據地,是遊擊戰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依托;

  在一定條件下,遊擊戰可以作為某個戰略階段的主要作戰形式;

  戰略上的集中指揮與戰役戰鬥上的分散指揮相結合,是遊擊戰的指揮原則;

  遊擊戰要向正規戰發展。

  運動戰

  運動戰,通過不斷的機動來尋找戰機,在敵人之間穿插迂回,讓敵人無法判斷自己的動機.集中優勢兵力,分散敵人兵力,一股一股的消滅敵人,最後取勝.適合敵強我弱的情況使用.

  運動戰往往需要遊擊戰的配合,遊擊戰輔助正規戰並努力使自己發展成為正規戰。運動戰和陣地戰又互不變換,這種聯系在我軍的發展史上有突出的表現。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基於自身兵力的弱小,作戰方式以遊擊戰為主;在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執行“基本是遊擊戰,但不放松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方針,仍然是以遊擊戰為主,但同時也進行瞭像百團大戰這樣的運動戰;在解放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按照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奪取地方為主要目標的戰略方針,進行瞭大規模的運動戰,最後取得瞭解放戰爭的徹底勝利。

  伏擊戰

  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今高密市孫傢口的一次抗日伏擊戰。參戰的我方部隊共有四支:魯八區遊擊第6總隊(6團)曹克明部,魯八區遊擊第7總隊(7團)董希瞻部。總指揮曹克明中校,副總指揮董希瞻少校。此戰斃敵39名,其中擊斃的日軍中將中崗彌高。並繳獲各種槍支50餘隻,子彈1萬多發,同時並有10餘名偽軍被俘。一舉震動瞭膠東半島,沉重打擊瞭日軍的囂張氣焰,大長瞭中國人民的志氣,鼓舞瞭膠東人民全民抗戰、長期抗戰的信心與決心。

  地道戰

  冉莊地道戰,抗日戰爭時期,河北省中部清苑縣冉莊民兵挖築地道對日偽軍進行的作戰。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軍的鐵蹄踏進華北,冉莊人民為保存自己,抗禦外侮,開始挖地洞,逐步由單口洞發展為雙口洞、多口洞和戰鬥地道。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