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51:09
5、是“飛奪滬定橋”的故事竟然來自征文,是出於宣傳的需要?
其實,飛奪滬定橋成文於1936年,最初是彭加倫寫的,而彭加倫在紅軍長征時是紅一軍團的政治宣傳科長。當時成文的背景是1936年7月,燕京大學美國講師、記者斯諾來到陜北采訪,這被看作是一個向外宣傳,特別是向外國人募捐籌款的好機會。
8月5日,毛澤東和軍委總政治部主任楊尚昆聯署,發起征稿,要求各人在長征經歷中,“擇其精采有趣的寫上若幹片段”:“現因進行國際宣傳,及在國內和國外進行大規模的募捐運動,需要出版《長征記》,所以特發起集體創作。各人就自己所經歷的戰鬥、行軍、地方及部隊工作,擇其精采有趣的寫上若幹片段。” “文字隻求情通達意,不求鉆研深奧。寫上一段即是為紅軍作瞭募捐宣傳,為紅軍擴大瞭國際影響。”
所以,在以後的采訪過程中,紅一軍團將士描敘的飛奪滬定橋都不一樣,而且前後矛盾,就連敵人到底是兩個團還是兩個旅或是根本沒有正規敵人都極其矛盾,甚至邊犧牲人沒有也沒有定論,就連楊成武的回憶也是前後矛盾,除瞭所謂的精彩和表現紅軍的英勇,根本不值得推敲。所以,我們不難得出結論,飛奪滬定橋這樣的故事隻不過是征文的需要,是當時宣傳的需要,至於真實性或真實程度到底有多大,也許永遠是個謎。
小編記得在小學的時候有讀過飛奪瀘定橋這篇文章,不過記憶已經有些模糊瞭,今天在看完這篇文章後,對這件事情的記憶又再度加深瞭,您是不是也跟小編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