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5:03:48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大多數是男人執政,女子執政被看作是有悖常理的事情,然而從戰國時期的宣太後開始,便有瞭女子執政的先例,到最後的慈禧太後,盡管寥寥數個,但也不是沒有。
後宮臨朝稱制,普遍被稱為垂簾聽政。一說到垂簾聽政,慈禧太後總是最常被人提及,李翰祥導演的《垂簾聽政》(1983年)更是讓飾演慈禧太後的劉曉慶令人印象深刻。其實,往前追溯,在漫長的帝制時代,正如朱子彥在《垂簾聽政制度述論》中指出,據不完全統計,臨朝稱制的女主有40人:秦國1人,西漢4人,東漢6人,北魏2人,唐代2人,宋代9人,遼代3人,元代11人,清代2人。
宣太後開啟後宮臨朝先河
就像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一樣,首位臨朝聽政的女主也來自於秦國。上文中的“秦國1人”,即是指宣太後。宣太後本是楚國人,後成為秦惠文王(前356年-前311年)的姬妾。惠文王死後,秦武王即位,卻因舉鼎而死,由於生前沒有繼承人,他的弟弟們開始爭奪王位。在宣太後異父弟魏冉的幫助下,公子稷繼位,即秦昭襄王。因秦昭襄王年幼,由宣太後主政,這一主政就是40年左右,期間由魏冉等人輔政。
在其主政期間,關於誘殺義渠王一事,民國學人馬非伯贊揚道:“宣太後以母後之尊,為國傢鏟除頑寇,不惜犧牲色相,與義渠戎王私通生子。謀之達三十餘年之久,始將此二百年來為秦人腹心大患之敵國巨魁手刃於宮廷之中,衽席之上。然後乘勢出兵,一舉滅之,收其地為郡縣,使秦人得以一意東向,無復後顧之憂。”
宣太後去世後,葬於芷陽驪山(今西安市臨潼區驪山)。2012年的電視劇《大秦帝國之縱橫》中,由寧靜飾演瞭宣太後。
前有呂雉,後有賈南風
兩漢時期後宮臨朝首推呂後,司馬遷給呂後寫的是《呂太後本紀》,與其他皇帝並列,其中評價呂後“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後力”。可見,呂後跟隨劉邦奪天下時就涉足政治,誅殺韓信更是出手狠辣。劉邦駕崩後,孝惠帝和兩少帝時期,呂後完全主掌瞭朝政。不過比起宣太後的主政時間,呂後少得多。而且呂後死後的結局也不太好:新朝末年,高祖長陵被赤眉軍掘開,同陵異穴的呂雉屍體遭到侮辱。
呂後開瞭頭,其他漢傢太後也一再上演臨朝舊事。朱子彥在《略論中國皇後制度》中列出瞭名單:(呂後之後有)文帝竇後、元帝王後、哀帝祖母傅太後把持政權;(東漢)先後有章帝竇後、和帝鄧後、安帝閻後、順帝梁後、桓帝竇後、靈帝何後臨朝稱制。
其中,觀眾如果看過黃曉明主演的《大漢天子》,對文帝竇後(陳莎莉飾演)一定不陌生。竇後名竇漪房,是漢文帝的妻子,漢景帝的母親,漢武帝的祖母。正如《大漢天子》所刻畫的那樣,竇後很喜歡景帝的弟弟梁王,多次想讓梁王繼承皇位,沒有成功。漢武帝繼位後,為瞭更加自由地施展手腳,與竇後展開瞭明爭暗鬥。
《大漢天子》側重前臺政治,而由林心如飾演竇後的《美人心計》則是後宮戲。從一介民女,到母儀天下的漢朝皇後、皇太後、太皇太後,她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灰姑娘。說來也巧,竇後早年入宮,服侍的就是呂後。冥冥之中,或許也是天意。
到瞭西晉,惠帝皇後賈南風更是出瞭名的專權,她誅殺瞭太後楊氏的外戚集團,組建瞭自己的外戚集團,控制朝政10年左右,最後因為毒害太子激起反抗,最終也被毒殺。而賈後在歷史上出名,更因為其荒淫無度。
武則天開始,聽政需要垂簾
讀者可能已經發現,從宣太後到賈後,本文都是稱“後宮臨朝”,而不叫現在流行的“垂簾聽政”,這是因為:秦漢時期後宮臨朝並沒有“垂簾”的記載,史書中第一次出現“垂簾”是在唐高宗時期,“時帝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於天後。自誅上官儀後,上每視朝,天後垂簾於禦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為‘二聖’”。這是中國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還在幕後的時期,所以還要“垂簾”。
武則天的故事,大傢都很熟悉,就不多說瞭。到瞭宋代,真宗趙恒臨終前,因為嗣君年幼,指定章獻明肅劉皇後裁決朝廷軍國大事,是宋朝第一位攝政的皇太後,長達11年,而且是和平歸政於仁宗,可謂善始善終。而民間野史中的“貍貓換太子”,說的正是這位劉皇後,或許大傢更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