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具中國遠征軍遺骸真相:曾埋骨緬甸豬圈垃圾場

2016-08-13 15:25:27

  雲南將提供千畝土地供衛國忠魂長眠

  孫春龍介紹,“我們希望為每一個無名英烈找到親人留下最後一絲希望,在完成DNA鑒定後,將會建設中國無名抗戰英烈DNA樣本庫,向全社會公開尋找英烈的親人。”他表示,根據安排,11月5日中午14時,中國遠征軍緬甸陣亡將士遺骸將於雲南騰沖猴橋口岸入境,11月6日上午8時,將於雲南省施甸縣由旺鎮的中國遠征軍第11集團軍指揮部舊址舉行遺骸的暫厝儀式。

  在昨天的新聞發佈會上,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與雲南省施甸縣人民政府簽訂瞭合作協議,確定遺骸安葬地為位於施甸縣太平鎮的孩婆山。施甸縣人民政府將為此項目提供不少於1000畝的土地,並提供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

  參與項目的中華英烈褒揚事業促進會秘書長王小軍介紹,在完成一期尋找到的遺骸歸國活動後,將繼續在更大范圍展開中國遠征軍緬甸陣亡將士遺骸尋找工作,直至找到最後一具英烈遺骸,讓忠魂回歸故裡,在國土得到安息。

  此次入緬迎接遺骸歸國的人員中,有多位英烈親屬。工作人員透露,雲南紅河的遠征軍老兵繆j告訴他們,1944年,他和同為新30師士兵的哥哥繆克勛一起參加瞭密支那戰役,哥哥在戰鬥中犧牲,再也沒能回傢。他希望重返當年的戰場,接哥哥回傢。廣西的陳慶金說,他父親犧牲在緬甸戰場。他此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在父親的遺骸前磕一個頭。

  遠征軍老兵:“這是我最痛苦又最值得紀念的一天”

  1942年,日軍進攻緬甸,在3月占領緬甸首都仰光後,日軍繼續進攻緬甸重鎮曼德勒,企圖切斷滇緬公路。滇緬公路承擔著最多的國際援華物資運輸。中國派出瞭入緬作戰的遠征軍,這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

  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開始反攻緬甸,旨在打通中印公路和中緬公路,收復緬北。時年24歲的尤廣才,作為中國駐印軍50師特務連連長,參加瞭這次關鍵戰役。尤廣才傢裡的書櫃裡有一個相框,鑲嵌著一份影印的抗戰勛績表,上面記錄著:1945年3月16日西保戰役,尤廣才“忠勇果敢,指揮從容,行動堅決,於3月16日攻破敵堅固陣地,追敵至數英裡,使敵放棄抵抗”。在戰鬥中,一枚炮彈在他的右後方爆炸,尤廣才因此在右腰上留下瞭一道很深的垂直傷疤。在9月3日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時,他就和傢人透露自己比較幸運,看到這次大閱兵,看到中國越來越強大。

  尤廣才的女兒昨天上午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這已經是尤廣才第三次參加關於中國遠征軍的活動瞭,近年來很多關於抗日戰爭的活動都會邀請他去,他也參加瞭多次,隻要是關於遠征軍的活動,尤廣才就特別願意參加。昨天早上尤廣才和平時一樣五點多就起床,被活動主辦方接到瞭抗戰紀念館,當他剛到現場,看到“中國遠征軍遺骸回國”的字樣和大屏幕上播放著的中國遠征軍作戰畫面時,尤廣才哭瞭起來。

  在活動過程中,他坐在臺下第一排最左側,旁邊是他的女兒,扶著推他用的輪椅,老人穿著一件關愛老兵志願者送給他的外套,不時眨著眼,淚水不斷從眼角溢出來。活動有一個環節是他做3分鐘的發言,當前一天接到活動主辦方的通知時,他告訴女兒這個時間太少瞭,還想多講會兒。

  在女兒和志願者的攙扶下,尤廣才顫顫巍巍地走上四個臺階,一邊流著淚,一邊用濃厚的方言講話,“就是太激動瞭,”他女兒說,尤廣才拿出一份表明自己戰功的老舊單據,說自己參加過遠征軍的激烈戰鬥,能在這樣的儀式上登臺講話,非常榮耀。稍稍平復一下情緒後,尤廣才回憶,“參與過遠征軍出國作戰,見證瞭中國最後的勝利,這是我一生最大的光榮”。對於現在還有志願者去異鄉找到犧牲的遠征軍將士遺骸並運回國,尤廣才表示,到現在還有人記著這事兒,瞭卻瞭自己的一樁心願,“今天是我最痛苦也是最值得紀念的一天”。

  部分遺骸是將含有烈士骨粉的泥土收殮

  此次發掘地為兩個區域,中間隔一條土路,這兩處地點同屬一個遠征軍的墓園。由於雨季即將來臨,發掘無法采用佈探方法,隻得改用探溝試掘法。陳靚介紹,每個葬坑內圍繞遺骸范圍均排列數十枚鐵釘,所釘鐵釘目的是標識出遺骸的空間范圍。由於氣候條件以及墓地多次改建等人為破壞,葬坑內的遺骸保存狀況欠佳,約有5%的墓坑遺骨完全酥粉化,無法收殮,最終隻能將含有烈士骨粉的泥土收殮。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