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5:26:15
上古時期的世界是帶著濃烈的神秘色彩,有很多的稀奇古怪的未知事物提起人們的興趣並為之探解。在上古時期,人們的對世界的認知處於萌芽的狀態,是整個人類的嬰兒期。因此,對於未知的世界,多半是通過想象獲得。而在上古時代,真的有神獸這樣的動物出現嗎?被譽為上古十大神獸分別是什麼?在上古時期十大神獸的出現能給世人招來幸福,化解戾氣,因此被視為吉祥的象征。
這些上古傳說中有很多種神獸,如白澤、夔、鳳凰、麒麟、檮杌、獬豸、犼、重明鳥、畢方、饕餮、腓腓、諸犍、混沌、慶忌等。而這些被後世從中選取的“上古十大神獸”,想必很多人是隻聞其名,不知其形,即便知道其形也都是從動漫或影視作品中所看,而不知其真實面目。下面就讓我們走進上古神獸世界,見識一下這十大神獸的神奇魔力!
“白澤”
“白澤”是傳說中昆侖山上的神獸,渾身雪白,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除非當時有聖人治理天下,才奉書而至,是可使人逢兇化吉的吉祥之獸。
據《雲笈七簽·軒轅本紀》記載,白澤曾向皇帝講解關於動物的種種知識。據說當時黃帝正在全國各地巡遊,瞭解自己所轄國土的真實面貌。在東海邊,他碰到瞭會說話的怪獸白澤。白澤博學多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過去,曉未來,對各種動物瞭如指掌,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驅除的方術。凡是各種采天地靈氣、集日月精華而產生的怪異物種,它都一一跟黃帝解釋清楚,前後一共談到1522個物種。黃帝命人將白澤所言一一畫圖記錄,並制成《白澤精怪圖》(又稱《白澤圖》)。書中記有各種神怪的名字、相貌和驅除的方法,並配有神怪的圖畫,人們一旦遇到怪物,就會按圖索驥加以查找。
從很早開始,白澤就被當做驅鬼的神和祥瑞來供奉。尤其到瞭中古時期,對白澤的尊崇更是隆重。當時《白澤圖》一書非常流行,到瞭幾乎傢手一冊的程度。在禪宗語錄中,也常見有“傢有白澤圖,妖怪自消除”“不懸肘後符,何貼白澤圖”“傢無白澤圖,有如此妖怪”一類的語錄。人們將畫有白澤的圖畫掛在墻上,或是貼在大門上用來辟邪驅鬼。
後世常將它的形貌使用在物品之上,當時還有做“白澤枕”的習俗,即做成白澤形象的枕頭用於寢臥,其用意也是為瞭辟邪驅鬼。《唐書·五行志》記載中宗韋皇後的妹妹用虎豹枕以避邪,白澤枕以避魅。在軍隊的輿服裝備中,“白澤旗”也是常見的旗號。《通典》記帝王之旗就繪有白澤的形貌,被稱為白澤旗。人們甚至以“白澤”來為自己命名,出現瞭許多叫“白澤”的人。
夔(kuí)
夔是傳說中的一條腿的怪物。《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夔牛是古時代神獸,古時生於東海流波山,形狀似牛,全身都是灰色的,沒有長角,隻長瞭一隻腳,每次出現都會有狂風暴雨。它身上還閃耀著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聲和雷聲一樣震耳欲聾。後來黃帝得到這種獸,用它的皮制成鼓並用雷獸的骨做槌,敲擊鼓,鼓聲響徹五百裡之外,威懾天下。
《神魔志異·靈獸篇》記載:上古奇獸,狀如青牛,三足無角,吼聲如雷。久居深海,三千年乃一出世,出世則風雨起,雷電作,世謂之雷神坐騎。
《黃帝內經》載:“黃帝伐蚩尤,玄女為帝制夔牛皮鼓八十面,一震五百裡,連震三千八百裡。”九天玄女令軍士宰夔牛制作八十面戰鼓,使黃帝在得到九天玄女輔助之後,帶兵與蚩尤大戰於中冀。當黃帝擺下“奇門遁甲”陣之後,即令軍士以雷獸之骨,大擊八十面夔牛皮巨鼓,一時鼓聲大作,隻見整個戰場地動山搖,天旋地轉,喊殺沖宵漢,蚩尤兵卒神魂顛倒,沖殺無門,敗倒如山。“蚩尤銅頭啖石”,即把石頭當飯食,且能“飛空走險”。但在夔牛鼓震聲中,“九擊止之,尤不能走,遂殺之”。爾後,黃帝又誅榆罔於阪泉(今河北省涿鹿縣東南),經過這場大血戰,天下始得大定。
鳳凰
鳳凰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和百鳥之王,和龍一樣為漢族的民族圖騰,羽毛一般被描述為赤紅色,亦稱為朱鳥、丹鳥、火鳥、鶤雞等。在西方神話裡又叫火鳥、不死鳥,形象一般為尾巴比較長的火烈鳥,並周身是火,估計是人們對火烈鳥加以神話加工、演化而來的。神話中說,鳳凰每次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後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並獲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為“鳳凰涅槃”。如此周而復始,鳳凰獲得瞭永生,故有“不死鳥”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