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上古十大神獸:神獸分別代表著什麼寓意?

2016-08-13 15:26:15

  鳳凰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四靈(龍、鳳凰、麒麟、龜)之一。鳳凰和麒麟一樣,是雌雄統稱,雄為鳳,雌為凰,其總稱為鳳凰,因此鳳凰一詞為合成詞結構。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征,代表著幸福的靈物。據現存文獻推斷:鳳鳴如簫笙,音如鐘鼓。鳳凰雄鳴曰即即,雌鳴曰足足,雌雄和鳴曰鏘鏘。

  鳳凰的形象跟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復雜。據《爾雅·釋鳥》郭璞註,鳳凰特征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安寧。”《山海經·圖贊》說有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自古以來鳳凰就成瞭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鳳凰的起源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彩陶上的很多鳥紋是鳳凰的雛形。距今約7400年的湖南洪江高廟文化遺址中,出土瞭一件白色陶罐,其頸部和肩部各戳印有東方神鳥(包括獸面、太陽)圖案,一隻朝向正面,一隻側面回首。據考古專傢鑒定,這件陶器上的神鳥圖案即鳳凰,要比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的鳳凰圖案至少要早400年,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鳳凰圖案。

  根據神話傳說,鳳是從東方殷族的鳥圖騰演化而成。今日所見關於鳳的最早記錄,可能是在《尚書·益稷》篇中。書中敘述大禹治水後,舉行慶祝盛典。由夔龍主持音樂,群鳥群獸在儀式上載歌載舞。最後,一鳳凰也來瞭——“蕭韶九成,鳳皇來儀。”

  麒麟

  麒麟,亦作“騏麟”,雄性稱麒,雌性稱麟,簡稱“麟”。麒麟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是神的坐騎。古人把麒麟當作仁獸、瑞獸,現實中常認為長頸鹿是麒麟的原型,常用來比喻傑出的人。

  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集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馬蹄、牛尾於一身,乃是吉祥之寶。據古籍的描述,它的身子像麕,也可以寫成麇,古籍中指鹿;尾巴像牛;蹄子像馬;圓的頭頂,有一對角。它被古人視為神獸、仁獸。麒麟長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有毛之蟲的意思是有毛的動物)

  麒麟是中國古人創造出的虛幻動物,這種造型是把那些備受人們珍愛的動物所具備的優點全部集中在麒麟這一幻想中的神獸的建構上。在中國眾多的民間傳說中,關於麒麟的故事雖然並不是很多,但其在民眾生活中實實在在地無處不體現出它特有的珍貴和靈異。

  麒麟在四靈獸中地位僅次於青龍,後由於封建皇帝對龍鳳的褒揚,麒麟被排擠到民間,成為民間祥瑞的獨特代表。麒麟主太平,帶來豐年、福祿、長壽與美好。玄學稱麒麟是歲星散開而生成,故主祥瑞,含仁懷義。

  麒麟文化是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如麒麟送子,就是中國舊時生育民俗。傳說中,麒麟為仁獸,是吉祥的象征,能為人帶來子嗣。相傳孔子將生之夕,有麒麟吐玉書於其傢,上寫“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意謂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此雖偽說,實為“麒麟送子”之本,見載於王充《論衡·定賢》及晉王嘉《拾遺記》。民間有“麒麟兒”、“麟兒”之美稱。南北朝時,對聰穎可愛的男孩,人們常呼為“吾傢麒麟”。此後“麒麟送子圖”制作為木板畫,上刻對聯“天上麒麟兒,地下狀元郎”,以此為佳兆。

  民間普遍認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見徐卿二子多絕奇,感應吉夢相追隨。孔子釋氏親抱送,並是天上麒麟兒。”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湖南》引《長治新年紀俗詩》:“婦女圍龍可受胎,癡心求子亦奇哉。真龍不及紙龍好,能作麟麟送子來。”(註:婦人多年不生育者,每於龍燈到傢時,加送封儀,以龍身圍繞婦人一次,又將龍身縮短,上騎一小孩,在堂前行繞一周,謂之麟麒送子。按麟麒屬於龍族,此乃以龍燈代麒麒者。)

  檮杌 táowù

  檮杌,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傳說為遠古“四兇”之一,是鯀死後的怨氣所化。

  檮杌原本隻是令人害怕厭惡的惡人,根據《左傳》文公十八年記載:“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左傳》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兇族渾敦、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禦魑魅。”檮杌是北方天帝顓頊的兒子,它還有名字叫做傲狠、難訓,由這幾個名字裡,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為瞭。和窮奇一樣,檮杌後來也成瞭四兇之一。這個不可教訓的惡人死後最終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獸。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