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從元康元年(291年)起至光熙元年(306年),共持續16年。這個混亂是一般人所接受不瞭的。今天,小編帶你亂中清醒一回。
第一回合
背景: 晉武帝死後,楊駿排擠汝南王司馬亮單獨輔助晉惠帝,皇後賈南風也欲奪權,讓楚王司馬瑋帶兵進京,殺瞭楊駿。楊駿被殺後,朝政大權由司馬亮與衛瓘共同執掌。
參賽選手:汝南王司馬亮、元老大臣衛瓘VS皇後賈南風、楚王司馬瑋
結局:皇後賈南風完勝
(皇後賈南風)
第二回合
背景:司馬瑋殺瞭司馬亮及衛瓘後,賈南風對司馬瑋也很忌憚
參賽選手:楚王司馬瑋 岐盛 VS 皇後賈南風 張華、裴頠、裴楷
結局:皇後賈南風完勝
解讀: 司馬瑋殺瞭司馬亮及衛瓘後,司馬瑋友人岐盛勸其乘機擴大權力,司馬瑋猶豫不決。另一方面,賈南風認為司馬瑋的權力太大,亦想滅之。在殺瞭司馬亮的第二天,她與晉惠帝用瞭張華的計謀,派中將軍王宮到司馬瑋處宣佈司馬瑋偽造手詔。司馬瑋的部下聞詔後多放下武器散去,司馬瑋束手就擒。過後,以司馬瑋偽造手詔害死司馬亮,衛瓘的罪名,將其處死。其友人岐盛也被夷三族。
第三回合
背景:太子司馬遹非賈南風親生,且二人一向不和。結果賈南風設計誣賴太子謀反,殺害太子。
參賽選手:皇後賈南風 張華、裴頠 VS 趙王司馬倫 孫秀
結局:趙王司馬倫 孫秀完勝
解讀:太子司馬遹在金墉城被殺。司馬倫,孫秀等人偽造晉惠帝的詔書,以殺太子的罪名,發兵收捕賈皇後及其黨羽,廢賈皇後為庶人,囚禁在建始殿。張華、裴頠等人當時被殺,很多官員都被罷免(賈南風後來被送到金墉城,司馬倫又以偽詔書讓賈南風喝下金屑酒而死)。事後司馬倫假詔書自封相國,孫秀等人都被封大郡,握有兵權。司馬倫一黨掌握瞭朝政大權。301年,趙王司馬倫自立為皇帝,晉惠帝被廢,軟禁於金墉城。
第四回合
背景:司馬倫一黨道德低下,治國能力缺乏。黨羽之間勾心鬥角。在政治上並無建樹,人心不穩
參賽選手: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 VS 司馬倫一黨
結局:三王勝
解讀:趙王司馬倫稱帝,人心不穩。在許昌的齊王司馬冏,聯合關中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顒,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乘機起兵討伐司馬倫。司馬倫與孫秀興兵反擊,戰敗,死者近10萬人。司馬倫後來被囚禁於金墉城,也被賜金屑酒而死。司馬倫一黨的許超、士猗、孫弼、謝惔等人也被殺。司馬倫一黨被消滅。司馬冏在殺瞭司馬倫後,迎接司馬衷復位,自己擔任大司馬一職,輔政晉惠帝。司馬顒、司馬穎二王被封高爵,擁兵自重。
第五回合
背景:司馬冏沒有好好利用其興復皇位之功的大名,獨攬政權後不可一世,沒有臣下之禮,儼然自己就是個皇帝。而且沉迷女色,政事荒廢
參賽選手:顒乂二王 VS 司馬冏
結局:司馬乂戰勝,司馬冏一黨滅亡。
解讀:翊軍校尉李含到長安,詐稱受到皇帝密詔,要河間王司馬顒攻打司馬冏。公元302年(太安元年)底,司馬顒經一番利害考量後答應,上表陳述司馬冏的罪狀。興兵討伐首都洛陽,聲稱當時駐軍在洛陽的長沙王,為司馬乂為內應,司馬冏得知消息,派遣其將董艾攻襲乂,乂連同其黨羽百多人,乘車飛奔皇宮,以奉天子的名義攻打冏。火燒司馬冏府第,冏戰敗被殺,其子被囚禁於金墉城,冏黨羽被滅。
第六回合
背景:司馬乂獨攬大權
參賽選手:長沙王司馬乂 VS 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東海王司馬越 張方
結局:司馬乂慘敗
解讀:司馬乂獨攬政權,司馬顒多次派人刺殺司馬乂,不成。太安二年,司馬顒令部將張方領兵7萬與司馬穎20多萬大軍起兵討伐洛陽。晉惠帝下詔令司馬乂為大都督,興兵迎擊。連續戰瞭幾個月,司馬乂勝司馬顒,司馬穎軍,斬殺俘虜瞭6.5萬人。因戰事太久,司馬乂軍糧食缺乏,但將士們願意效死,固守洛陽。司馬顒的部將張方認為難以取勝,建議要班師回長安。公元304年初(永安元年),在朝廷內任職司空的東海王司馬越乘司馬乂軍疲憊,勾結一些禁軍將領,夜裡捕獲司馬乂,送到金墉城。要晉惠帝重用司馬越,去除司馬乂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