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十五年的22個創新模式

2016-08-16 23:39:38

第十四個是當當。當當、卓越、京東、紅孩子、麥網等等,從網站、呼叫中心、目錄郵購、倉儲、配送,都在低調受苦受累的做。他們是一類。

第十五個是淘寶、阿裡。太獨,太份額大,所以很難找到類比。他們不進貨不壓貨不賣貨,隻搭建平臺。

第十六個是支付寶。沒有它,電子商務的接受規模可能遠遠小於現在。推動中國電子商務行當做大,它功不可沒。

第十七個是黃頁、加盟網、阿裡巴巴。這是B2B的主要模式。你對比對比,你就知道B2B該怎麼走瞭,為什麼隻能這麼走,這麼走還有哪些缺陷,如何更小成本更容易的解決這些缺陷,你有創新性的思維嗎?

第十八是視頻網。過去很多年前想收藏的《義不容情》《雍正皇帝》《八月桂花香》《大長今》《商道》都能隨時看瞭。但就是不知道怎麼賺錢,而燒錢卻非常快。GOOGLE收瞭youtube,也沒轍。流量很高,但收入怎麼來?

第十九個是社區、SNS、WEB2.0,也包括同學錄。從這裡還能引申想到社會化商務、點評、豆瓣,還能想到flash小遊戲、摩爾莊園、4399等等。哦,還有盒子。

第二十個是和生活相關的。從分類信息和點評引發,最後出來愛幫、地圖,也和垂直搜索、電子商務有些關聯。誰還能記起分類網站?各種拼車網站?大別針換房子?

第二十一個是口碑營銷引發。有個專門的人肉搜索、刷流量、刷信用、刷評論等等專業小公司。有本書叫眾包。就是這個意思。這是一種新模式。我還想起威客網,大傢現在誰記得?盈利模式哪裡不對勁?在什麼環境下可以成功?

第二十二個是移動互聯網。移動QQ流量最大,然後是看新聞、看電子小說、查地圖、搜索。決鬥聊天、搜索、瀏覽器、導航、新聞、地圖、生活搜索。

每一個都是獨特的,每一個都是鮮活的。每一個都是創新的。歷數瞭這麼多熱點和流行,但能做大做大賺錢的很少。好似做大的就是滿足企業做廣告,滿足消 費者休閑玩樂。好似隻有這兩類才能大賺錢,其他都是光有人氣都不死不活很累。何況還有更多的網站連流量都沒有。互聯網行業熱點新貴不少,拿到投資讓同行羨 慕讓更多人投入創業,但大量都沒有成功。不是繼續靠投資人續費,就是賣瞭完事。能成功的,熱鬧的互聯網,太寥寥,假象太多。

下一個,是誰加誰,誰聯合誰然後變種成瞭什麼?

移動+生活+地圖+IM+支付+電子商務(淘寶、vancl、攜程、當當)(網站、呼叫中心、短信、郵件、目錄郵購、倉儲、配送、地推)+社區(點評、貼吧、QQ群、微博)?

還得是人氣+廣告、人氣+賣實物東西、好玩+虛擬裝備、收集數據清洗數據保鮮數據賣數據統計數據分析數據+付費

你看呢?

錯,創新一定是現有某個產品的簡化和缺陷改進,既像這個,又像那個,但是是中間產品。

越復雜,N+N+N之類的,越出不來。

出來的,都是簡化改進的。

思路得正確。

做一樣創新,就有前途。如支付寶改進瞭支付信任,京東用移動POS改進瞭支付信任。改進一點,別人沒做,就有戲。

來源:阿朱——中國互聯網十五年的22個創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