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的智慧

2016-08-17 23:30:05

導讀:這是李開復寫《給中國學生的第六封信》——選擇的智慧,可以這麼說,人的一生都在作選擇題——選擇走什麼路,選擇什麼人生態度,選擇和誰在一起……讓我們一起看看李開復老師的智慧選擇。

人生就是一串困難的選擇,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當我們走過人生的旅程,身後留下來的就是我們選擇的結果。如果選擇得好,我們會感到快樂和成功,會覺得自己對世界、對他人產生瞭正面的影響。

當我個人碰到人生重要的選擇時,我一直信奉以下的做事三原則:

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

多少年來,這句話給瞭我無比巨大的支持和鼓勵,幫助我度過瞭難以計數的人生關隘。在與中國青年分享這三句話後,有位同學針對這三句話,寫信問我:

“讀瞭老師的三句話,心裡感到很強的共鳴。

“‘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代表瞭用西方式的積極進取的心態,以永不放棄、永不消沉的主動人生態度,鼓勵我們靠自己的努力達到目的。

“‘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代表瞭用中國式的謙恭謹讓的度量來培養自己的修養,學會承認和接受真實的、不完美甚至不公正的世界。

“但是我不知道最後一句該如何理解。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可是,智慧從哪裡來呢?”

其實,“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就是要求我們使用自己的智慧,主動發現並選擇最完整、最均衡的狀態,並通過這一選擇獲得成功。這裡所說的“智 慧”,既是甄別、判斷的智慧,也是權衡、折中的智慧,但從根本上講,它更是在選擇中孕育又在選擇中升華的最高智慧——我也把它稱作“選擇成功”的智慧。

在這選擇的世紀中,青年學生需要選擇的智慧。

著名管理學傢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曾說,二十一世紀是一個選擇的世紀,因為未來的歷史學傢如果回顧今天,他們會記得的、今天最大的改革並不是技術方面或網絡方面的革新,而 是——人類將擁有選擇的權利。他說這句話是因為在今天的信息社會裡,人人都能獲取信息,學習知識,靠腦力上進,而且越來越多的企業會更多地放權給員工,重 視積極選擇的員工。人人都有機會,那麼人的成功就更要看各人積極地爭取和智慧地選擇。

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時代,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中,每個人都面對著選擇的機會,都擁有選擇的權利。尤其在中國,這個選擇的時代是更難能可貴的。回 顧中國的近百年歷史,可以說,今天的中國青年學生是百年來第一次有機會享受先進的教育,同時也不必擔心生活、安全和溫飽問題,他們第一次能夠通過互聯網獲 取世界各地的信息,第一次在畢業後擁有如此眾多的、可以自主選擇的就業機會。

但是,中國的青年學生雖然有幸出生在能夠自由選擇的時代,但時代並沒有傳授他們選擇的智慧。

我看到有很多學生雖然擁有選擇的權利,雖然生活在這樣優越的大環境中,但仍然有許多學生時常遇到迷茫的時刻。例如,經常有學生問我有關 如何進行選擇的問題:“我被老師批評瞭,但我覺得無辜,那麼,我應該用自信的態度為自己辯解,還是用自省的態度坦然接受?”“我想改變現狀,但又力不從 心,我應該鼓起勇氣沖破險阻,還是放寬胸懷承認現實?”“我遭受瞭失敗的打擊,應該用毅力堅持下去,還是用自省的態度放棄它?”“我想發表自己的意見,但 可能招來非議,我應該積極表達想法,還是該遵循同理心的原則多聽少講?”提出這些問題的學生都希望我來幫助他們做出選擇。面對這些問題,我的回答是:

我能幫你做的不是選擇,因為你自身的問題隻有自己最清楚,自己的未來也隻有自己最在意。

我能做的隻是傳授給你選擇的智慧,幫你聆聽自己心底裡最真實的聲音,幫助你做出智慧的選擇。

在這封信中,我提出選擇成功的智慧共有八種:

    用中庸拒絕極端用理智分析情景用務實發揮影響用冷靜掌控抉擇用自覺端正態度用學習積累經驗用勇氣放棄包袱用真心追隨智慧

(1)用中庸拒絕極端
“中庸”是儒傢思想的精華,《中庸》也是千年國學的經典。很遺憾的是,許多人並不理解中庸真正的內涵,誤以為中庸就是做庸庸碌碌的老實人。其實,中庸告訴我們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避免並拒絕極端和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