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20:47
曼哈頓的下城,頓時全疏散瞭,但是同一時間卻有許多人往那裡趕,他們是醫生、護士、救火隊員和各種義工。很多人還在休假,但是主動趕去救援,那些救火隊員更是感人,有一個對記者說:
“我們有兩百多個隊員因為進去救火,樓塌瞭,全陷在裡面,我們的局長、副局長可能全死在瞭裡面,我們這些活著的,能偷生不去嗎?”
平常最熱鬧的時代廣場空瞭,廣場上的餐館全都拉下鐵門,隻有一傢,免費供給救難人員餐飲;總是大排長龍的百老匯劇院也空瞭,倒是看見另一種隊伍,拉得長長的、轉過街角——大傢排隊去捐血,人多到血袋都不夠用。
看著那些感人的畫面,我們都忍不住偷偷擦眼淚,你媽媽大概擦多瞭,眼瞼有點感染,又不意思說,就講自己大概上瞭火,要長挑針。
或許我們都受瞭西方文化的影響吧!可以偷偷躲起來哭,但盡量忍著,不在人前落淚。
可不是嗎?你看看!電視上那些滿臉鮮血的人、那些拿著關人照片,四處哀求,請求協尋的人;他們的聲音是哀戚的,但是我們幾乎沒有見到一個人痛哭。
孩子!愈是面臨滅難、面對打擊,我們愈要堅強、愈不能落淚,因為淚眼是看不清敵人的,淚眼隻可能遭遇更致命的傷害。
我們也不能悲觀,即使有最慘痛的遭遇,也要從正面思考,因此你看見小佈希總統在全國廣播時,用瞭許多“感謝”,感謝美國人的團結,感謝世界的關懷。政府的發言人在宣佈警戒重點之後,還特別加一句——“希望這次千萬人的犧牲,能換來以後更多人的活命。”
孩子!你已經是個少年,長得快趕上媽媽瞭。當你度過十三歲生日之後,在心智上也該由幻想期進入寫實期,你開始要面對一個真實的世界瞭。
今天晚上,我把你抱在腿上,一邊看著電視裡的滅難畫面,一邊感慨地說:“Life is hard, so we should work harder. Life is hard, so why don'twe take it easy?(人生艱苦,我們要加倍努力;人生艱苦,何不輕松處之。)然後問你,你認為哪一句比較對時,你想都沒想就說“當然要加倍努力。”
好極瞭!孩子!這就是年輕,這也正是年輕人面對滅難應有的態度。所以,今天看著世貿中心垮瞭,我們要想,明天,將會在這兒立起更偉大的建築。
深夜,我特別到你隔壁的書房,把電話插頭拔下來,希望不斷響的鈴聲不致驚醒你的好夢。
當然,我不敢確定你的夢境一定好,隻盼望即使是夢,當你醒來時,爸爸媽媽也能守在你的身邊。
談獨立
外面有人按鈴,你不能隻會喊爸爸媽媽去開門,而要自己去應對;有人打電話來,你得小心記下對方的名字、電話……
你的眼睛會愈來愈亮,既有女孩子的溫柔,又有女主人的威儀。
作自己的主人
上個星期我由亞洲回來,帶給你一些大陸記者送的小禮物。
“好漂亮喲!”你看到一個貴州女孩送的剪紙,大聲叫著。
“這個也很有意思!他們怎麼會想到用壓花的方法呢?”你又拿著一個山西女孩送的書箋說。
聽你這麼講,我好高興,想大陸讀者真是送到你心坎上瞭。可是一轉眼,你上樓瞭,剪紙和書箋全留在茶幾上,我想你是忘瞭拿,沒想到,隔天、再隔天,那些東西還留在樓下,提醒瞭你兩次,也不見你行動。
“你不要瞭嗎?”我問你。
“我要!”你說。
可是,東西這留在茶幾上。
前天下午,我在陽臺種花,順便到你的廁所洗手,看見你把陰形眼鏡盒、牙刷、牙膏和漱口杯放得整整齊齊。可是突然覺得腳底下踩到什麼東西,低頭看,原來是你的內褲。
“你為什麼內褲都不收好呢?”你放學,我問你。
“因為要洗瞭。”
“要洗瞭,為什麼不放到洗衣籃子裡呢?”
“我沒有洗衣籃,而且媽媽會收”你理直氣壯地說。
今天下午,我正寫文章,電話響,來電顯示是王媽媽,我想你一定會接,因為你知道王媽媽正為你約一個伴奏碰面。
可是電話一直響,你都沒接,最後我隻好接起來,文思卻因此被打斷,好久才能恢復。
“你為什麼不接電話呢?”我寫完文章,出來問你。
“我以為你會接。”你居然不以為然地說:“而且你不接也會上答錄機,媽媽自然會聽。”
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
孩子!現在我不能不說你瞭。
你知道美國法律為什麼規定十三歲以上的小孩可以獨自在傢,甚至可以出去作baby-sitter嗎?
那表示,十三歲以上的孩子不但可以照顧自己、照顧傢,甚至可以照顧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