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21:36
第三個是信力建先生寫的關於“美國人究竟對日本做瞭些什麼”的文章:
美國改造瞭日本什麼?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麥克阿瑟為執行美國政府“單獨占領日本”的政策,以駐日盟軍總司令名義,在東京建立盟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 為瞭確保日本不再成為美國的軍事威脅,美國政府開始瞭長達7年的重建日本計劃,以美國政治經濟制度為模式,對日本的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各方面實施瞭大 規模改革。這種改革被很多人戲稱為美國人對日本的報復、懲罰。其實是日本真正走向現代化道路的開始,當然是美國主導的、美國政府成為日本“太上皇”為前提 的改革。改革的最基本依據和政策指導是美國政府頒佈的兩個文件,1945年8月29日批準的《美國戰後初期對日政策》和同年11月3日發給麥克阿瑟的《有 關投降初期占領和管制日本的基本指令》。那美國究竟改造日本什麼瞭?我們始終認為,美國占領日本,乃至美國作為盟軍首領之一占領戰敗國是世界歷史上精心計 劃的,借外來勢力指導的大規模政治改革行動,全球推銷美國的政治制度。
1. 修改憲法,改革日本的政治制度,實行政教分離和廢除天皇制度。
美國從1945年著手日本各項民主改革,並通過立憲的形式徹底將美國的政治制度植根於日本。 由於麥克阿瑟與日本政府在憲法中如何規定天皇的地位問題上存在嚴重的分歧,遂拋開日本政府,美國負責修改憲法。根據最後出爐的“和平憲法”,(1)廢除瞭 天皇,但天皇還是國傢名義上的主人,也隻能扮演純粹儀式上的角色;(2)廢除有強烈封建色彩的政府機構,如樞密院、內大臣府等天皇的直屬機構,建立帶有英 國議會制色彩的政治制度;(3)放棄發動戰爭的權利,但擁有自衛權,也不能違反聯合國“集體自衛”的禁止規定。除瞭這些特別的條款外,日本和平憲法很大程 度上與美國憲法保持一致。這也容易理解,和平憲法草案就是有麥克阿瑟的兩個負責法律事務的下屬軍官負責撰寫。尤其要指出的是,和平憲法也將“政教分離”條 款寫入其中。戰後日本政府宣佈政教分離,裕仁天皇發佈詔書,宣佈自己是人不是神,廢除國傢神道,政府不得資助神社。關於日本神道教,後面將詳細闡述。
2. 社會民主方面的改革,撤銷新聞限制,解除黨禁和報禁,促進工會建設。
麥克阿瑟改革的最初切入點是推行民主和自由。對日本國民進行廣泛的意識形態改造是美國 重建日本的重要部分。1945年9月22日公佈的《美國戰後初期對日政策》中就提出要鏟除日本人心目中的軍國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思想,鼓勵日本人民培養起 爭取個人自由,尊重基本人權,特別是宗教、集會、言論和出版自由的願望。9月10日,麥克阿瑟對日本政府下達瞭關於言論和新聞自由的命令,時隔半個月的 26日,又下達瞭取消一切通信自由的限制,鼓勵日本人民批評政府的政策。10月4日,麥克阿瑟頒佈瞭題為《撤銷對於政治自由和其他自由的限制》的命令,廢 除瞭日本所有限制基本人權的法律和法案,這項命令因此而成瞭日本人的“人權法案”。同時也發佈瞭“廢除對政治、民權及信仰自由的限制”法令,並釋放瞭全部 在押的政治犯。麥克阿瑟對日本首相幣原喜重郎的“確保人權的五大改革”是促使日本社會走向西方民主化道路的重要措施,其中包括男女完全平等、促進工人的團 結和組織、教育的自由主義化、廢除專制政治、促進經濟民主化。解除黨禁和宗教信仰壓制,各種政黨競相成立,其中包括共產黨、自由黨、進步黨等,各種宗教團 體也紛紛出籠。
3. 廢除財閥和農地改革。
解散財閥,實現經濟生活民主化。農地改革,摧毀日本經濟的封建主義基礎。財閥集團是戰前日本最有勢力的經濟力量,實際控制和操縱日本 的政治、經濟發展方向。正是這些財閥的存在,日本的一切征服和侵略行為成為可能。1945年9月21日,麥克阿瑟發佈解散財閥方針的指令,要求日本政府消 除經濟生活的壟斷現象,鼓勵並贊助在民主基礎上組織起來的工業、農業和勞工組織。隨後,凍結瞭46傢具有軍系色彩的財閥組織的財產;解散瞭83傢大型財閥 企業。1947年,日本政府分別頒佈以限制與分割壟斷企業為目標的《禁止壟斷法》和以實現經濟民主化為目標的《經濟力量過度集中排除法》,先後解散瞭三 井、三菱、住友等最大的財閥集團,限令財閥傢庭的領導一律辭去其擔任的經濟職務。但是由於後來爆發的冷戰以及日本政府的敷衍塞責,財閥解散政策執行並不徹 底並留下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