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21:36
戰前日本的土地制度被麥克阿瑟斥責為“實質上的奴隸制”,嚴重阻礙瞭農村經濟的發展和造成瞭農村階級矛盾的升級惡化。1946年,在麥克阿瑟的幹預下,日 本國會通過瞭兩項土地稅改革法案,徹底完成瞭清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歷史使命,打破瞭使農民處於奴隸化地位的經濟桎梏,為日本經濟的重建確立瞭新的基礎。後來 日本農業獲得空前的高產,麥克阿瑟主導的土地改革功不可沒。
4. 去軍事化和處決日本戰犯。
麥克阿瑟解散瞭日本多達589萬的軍隊和不計其數的準軍事組織,實現瞭去軍事化,這是民主化政策能夠實現的最大前提。1945年9月起就開始瞭解散日本軍 隊,實現非武裝化,廢除瞭《兵役法》。到10月15日,日本全國武裝力量全部得到解除,日本軍隊不復存在。1947年,日本在國外的300多萬的軍隊陸續 被遣返回國,作為軍事強國的日本從此消失。對武裝力量進行解散的同時,也對一切鼓勵軍國主義、贊成或助長日本建立亞洲霸權的政黨、組織進行取締、整肅。從 1946年初開始到1948年3月結束,整肅持續瞭整整兩年。期間取締瞭黑龍會等27個極端民族主義政黨組織,後增加到147個。
此外,與處理納粹戰犯一樣,盟軍處治瞭日本戰犯。1945年9月11日,逮捕瞭前首相東條英機等首批39名甲級戰犯,年底又逮捕瞭104名甲級戰犯。 1946年1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成立並開始審判戰犯,1948年11月,法庭判決首批25名戰犯中7人絞刑、16人無期徒刑;懲處其他軍國主義分子20 萬人。同時,美國對日本執行“戰爭賠償計劃”和償還被占領領土。中國出於各種原因沒有向日本索取戰爭賠款。領土問題在盟軍的幹預下也未能劃清,如釣魚島、 臺灣等,為日後的沖突埋下瞭禍根。
失敗的政教分離?
神道教簡稱神道,是日本的傳統民族宗教。它和日本本身一樣古老,在日本是最重要的宗教。在日本大約有1億600萬的人信奉神道教,大約占日本人口的 85%。為瞭與漢傳佛教分庭抗禮,就創造瞭“神道”一詞。神道教與佛教的地位爭奪此起彼伏,經過很長一段時期才達到相對的均衡,出現瞭佛教寺院與神道的神 社兩者並存的現象,但供奉天皇祖先的伊勢神宮則例外,隻屬於古神社。至明治初年,神道成為國傢的宗教,日本正式走向政教合一的國傢,崇拜神道成為日本國民 的義務,直至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後,在盟軍的要求下,宣佈政教分離。
日語中的“神道”意思與漢語中的不同,日本人將一切神明用日語稱為Kami,漢字“神”就被用來表示Kami。Kami包括皇室、氏族的祖先、已逝的人之 靈魂。此外還將大自然中被認為值得崇拜的山嶽、樹木、狐貍等動植物的靈也稱為Kami,還包括一些駭人聽聞的兇神惡煞也稱為Kami。由此,可看出神道教 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天皇崇拜,屬於泛靈多神信仰,因此日本人認為有八百多萬神也不足為奇瞭。在神道教裡,神是平等的,神沒有等級之分。將普通人的靈 魂、天皇的靈魂和花花草草的靈魂都視為神,也代表著神沒有高低貴賤好壞之分。供奉Kami的地方被稱為神社。神社一般不設立靈牌,一些具有重要任務的神社 被稱為神宮(通常與供奉日本天皇的祖先有關)。神社和神宮也是日本人祭祀的主要地方。
在日本,比較重要的幾座神社中就包括瞭靖國神社。靖國神社的名字取自《左傳》的“吾以靖國也”,意為使國傢安定。靖國神社的前身是建於1869年的東京招 魂社,1979年改名為靖國神社。迄今為止它已經有140年的歷史瞭。截止至2006年,靖國神社祭祀著246.65萬在戊辰戰爭以來歷次戰爭中為日本政 府戰死的人,包括軍人和軍屬,其中有210萬死於二戰,包括14名二戰甲級戰犯和約2000名的乙、丙級戰犯。根據靖國神社的官方文獻,靖國神社的祭祀名 單包括陣亡的軍人、戰場救護的醫務人員和女學生、在軍需工廠中死亡的學生、有出身臺灣的日本軍人、有出身朝鮮的日本軍人等,靖國神社都將他們一視同仁尊稱 為“靖國大神”。
除瞭祭祀軍人和軍屬讓靖國神社影響力非常之外,它在日本戰敗前都是由軍方管理控制的淵源也不可忽視。而其他神社則由國傢內務省管理,靖國神社因此顯得獨樹 一幟。在二戰盟國的強烈要求下,日本戰後的和平憲法表明政教分離,國傢不可以介入任何宗教事務。因此現在靖國神社變成瞭一個非政府的宗教機構(宗教法 人),近似商業機構。不可否認的是,軍方的長期管理和供奉軍人的靈位,這些都很難讓人不去懷疑靖國神社的“軍國主義色彩”,也讓靖國神社超出瞭作為神道教 的祭祀機構的宗教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