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軀體問題,還是精神疲勞,倦怠都是身體給我們的訊號:你該休息一下。很可能你一直被拒就是因為你那一臉倦容。適時的休整會讓求職成功變得容易。易怒、易激惹 情緒起伏強烈,容易產生無名火,並且經常被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就惹怒。“待業這段時間,我每天在傢吃飯、睡覺、看電視、洗衣服,憋悶得要命。有一次,我晚上想洗衣服,媽媽說太晚瞭,別洗瞭。我一聽,坐那兒就哭瞭。心裡好像很多氣沒出撒,動不動就想哭,想吵架。”
易怒易激惹,是因為壓抑太久太多。讓心靈下一場透雨吧。可以把一直壓在心裡的話寫在紙片上或說給誰聽。感覺不公平 關系、戶口、性別、相貌,甚至是結婚與否,招聘時越來越多條件的限制,讓求職者感覺不公平,憤慨的心情與日俱增。“我遇到的最離譜的面試官竟然問我內衣是什麼顏色的,還說這是一個性格測試!當時我就有潑他一臉水的沖動,但是為瞭工作還是忍瞭。”
很不幸,這個世界上尋不到純粹的公平。意識不到這一點,心理永遠無法平衡。對於那些生在加沙戰火中的人,被掩埋在汶川地下的人,命運是公平的嗎?不公平完全可以成為追求公平的動力,而不是抱怨生活的口實。羨慕他人 對有工作的人產生羨慕,但是自己又無力改變現狀,從而感覺更加乏力、自卑。“半年前,我辭去瞭上一份工作,當時想,大不瞭在傢復習考研。可是真的辭瞭職,才發現保持平和的心態這麼難!現在特羨慕那些朝九晚五的人!”
真正的羨慕是欣賞,它讓我們萌生向別人學習的願望,使自己的生命更趨完美。虛假的羨慕是嫉妒:“他們朝九晚五月進鬥金,憑什麼我連個小小肥缺都找不到?!”妒忌隻會讓你更痛苦,奮起才是開路的鋼鏟。離群索居,越來越“宅” 受挫次數越多,想要出去尋找機會的動力就越小。一整天不出傢門、沉迷網絡世界等都是這種心態的表現。“其實,在北京的師兄師姐有好多我都認識,他們也能提 供一些信息和機會。但我就是不想跟他們聯系,有時候連跟人說句話都覺得累。不想見人,最好有個老鼠洞能讓我躲起來。”
“宅男宅女”的情況各自不同。有人是為瞭逃避現實挫折,其結果往往是社會功能退化,無法融入社會生活。有人是休養生息,積蓄讓自己猛醒的力量。也有 人隻是暫時的彷徨,沒想明白到底要幹什麼。這時候最好向別人尋求一些支持和建議。身未動,心已遠。即使你“宅”在房內,心靈也不要被沒有競爭和挫折的虛假 安寧所麻痹。產生輕視、不屑的感覺 對求職中遇到的某些現象感到不屑、鄙視,因此遷怒到整個職場甚至社會。“我去某校應聘教師,結果筆試問題竟然是有關校長本人的各種問題,還說‘不瞭解校長,就等於不瞭解學校’。我真是無語瞭,這種學校讓我進我都不去,肯定沒有大發展。”
表面的輕視意味著內心的重視。輕視職場的人隻是給自己的不適應找借口。當然,偶爾阿Q一把,緩解一下壓力也是好的。但是不要因為輕視一個人、一個公司就輕視整個職場和社會。空虛 感覺一天像一年那麼漫長,想找些事情做但又做不下去,認為自己在虛度生命。“整天沒著沒落的,看著樓下小孩子玩耍特羨慕,覺得自己一個大男人什麼都不幹, 浪費生命。拿本《口語翻譯》看吧,結果一動不動地盯著那些字母,半個多小時連一頁都沒翻過去,看瞭些什麼完全沒有印象。但是,不假裝看看書還不行,自己心 裡過不去。”
能把心靈的空地填滿的,隻有行動而已。健康出現問題
心理問題引發軀體反應,出現頭疼、胃疼、感冒等癥狀。“每次面試前我都會胃裡冒酸水,也去醫院看瞭,醫生說沒有病,可能是精神緊張。”
痛是身體的信號,也是心靈的信號,它提示我們的活法該改變瞭。比如你一演講就高血壓,那麼你或者就不要演講,或者參加演講訓練直到適應為止。逃避現實
用各種借口麻痹自己,加強心理防禦機制以逃避現實帶來的困擾。“我幾乎天天泡網吧,美其名曰投簡歷,但用在遊戲上的時間更勝於找工作。我老是對爸媽說,大環境不好,再過段時間就有機會瞭。但我也知道,這隻是自欺欺人,給自己個安慰罷瞭。”
策略性的逃避是明智的,否則我們會被壓垮。但是如果你把自己弄成瞭“逃避專業戶”,那麼各種機會肯定也會毫不猶豫地逃避你。
來源:青年心理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