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0 18:22:28
圖解:60年代”自言辛苦,因為他們有太多的壓力;
六十年代人自語:我們是辛苦的一代
60年代職場人常用“辛苦”、“壓力巨大”來形容自己的生活。他們成長於計劃經濟之下,吃過不少苦,肩扛各種責任,也正因如此,他們少瞭很多自我。“圓滑”、“膽小謹慎”,60年代職場人認為,這就是他們給後輩的印象。
關鍵詞:壓力
解讀者:晉先生 企業管理者
60年代的職場人,大都上有老下有小,孩子教育、老人健康……一系列問題隨之而來,肩上的負擔很重。工作中,老板的期望、新人的追趕也讓人不得喘息。重壓 之下,有的人的健康亮起紅燈。60年代的人不常將“老瞭”掛在嘴邊,但工作壓力、生活負擔、健康狀況又讓人感嘆:“歲月不饒人!”
圖解:關鍵詞:困惑
解讀者:李先生 公司老板
60年代職場人常會感到疲憊和力不從心,如何應對中年危機?如何堅定事業的方向?如何讓生活更有品質?許多同齡人都有這樣的困惑。有時你會對現在擁有的一 切厭倦,有時你會為錯過和失去感到遺憾,有時你期待在生活的轉彎處能有另一片新奇的風景,而機會真的來到時你又瞻前顧後。
關鍵詞:學習
解讀者:馬小姐 財務總監
他們大多是在90年代以前進入高校讀書的。經過多年的職場生涯,他們的閱歷不斷增加,知識技能卻未必能與社會發展需求相符合。但他們從不諱言自己的不足。 雖然笑言“三歲一個代溝,我們之間已是千溝萬壑”,但他們也毫不介意向後輩學習。看看那些EMBA班,裡面有不少學員都出生於60年代。
圖解:70年代旁觀:他們是幸福的一代
提起“60年代”的哥哥姐姐,70年代職場人的臉上頓現羨慕的神情。有蒸蒸日上的事業,有美滿幸福的傢庭,有難得一遇的學習機會,這成瞭大多數出生於70年代的職場人對“60年代”的評價。在他們眼中,壓力與困惑與“60年代”並不沾邊。
圖解:80年代旁觀:他們是令人信服的一代
提起“60年代”的叔叔阿姨,80年代職場人的臉上浮現出的是信服的神情。沒有不屑,沒有過多強調“代溝”,“敬業”、“踏實”這樣的詞匯從這些被稱為“新新人類”的群體口中說出,也讓人有一種出乎意料的感覺。
圖解:關鍵詞:白骨精
解讀者:胡先生大學教師
似乎是不經意間,這群年齡在“三張”上下晃悠的人成瞭人們常說的“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分子。看看他們,我和身邊的朋友總會覺得羨慕。有時提起 他們,我們的語氣中還有那麼點“醋味兒”。他們大都有著不錯的職業,工作中備受器重,這也讓他們有足夠的money擔當起“消費的中流砥柱”的稱號。於 是,衣服是給“70年代”設計的,房子是給“70年代”蓋的,車子是給“70年代”開的,“中產”、“BOBO”、“小資”、“新富”等稱號也是給“70 年代”準備的……
圖解:60年代旁觀:後生可畏
對“60年代”而言,80年代的新新人類離自己遠瞭些,真正的“威脅”還是來自這群70年代的職場人。對著他們,“60年代”沉吟半晌,隻一句“後生可畏”,卻不乏羨慕與欣賞。
80年代旁觀:榜樣力量
在新新人類眼中,“70年代”可謂牛人輩出。提起“60年代”,新新人類言語尊敬,卻透著一種距離感。而說到“70年代”,新新人類言語輕快,更有不少人將其中的佼佼者作為自己的“偶像”。
圖解:八十年代人自語:崇尚自我的一代
80年代職場人,他們玩著電子寵物,聽著小虎隊、張信哲和周傑倫的歌,看著《流星花園》,一路走來。他們出生時碰到獨生子女生育高峰,上學時趕上高校改 革,工作時遭遇大學生就業難。他們初涉職場,甚至還帶著稚氣。對於這樣的群體,無論是職場前輩,還是他們自己,都有話要說。
眼高手低VS志向遠大
非80年代發言:Joe 部門主管
他們自視甚高,有時卻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他們有向上沖的勁頭,卻找不到實現的途徑。他們每個人都覺得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但卻忽略瞭天將降大任於斯人 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他們認為隻有進入大企業、做領導者才能體現出自己的價值,卻絲毫不理解從基層做起才是真正的鍛煉。
圖解:80年代自辯:Mona 公司職員
這不是80年代人特有的問題,而是所有年輕人都可能經歷的階段。每個人都有夢想,而夢想總有超出實際的地方,也因此才更有誘惑力。我們敢於直言夢想,寒窗苦讀,誰不希望夢想早日實現?(文字來源:MSN